西山脚下的陆家新居。
在轰鸣的厂区与繁忙的流民安置点之外,陆家新居的后院却别有一番宁静温馨的景象。
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特的甜香,混杂着淡淡的焦糖气息和泥土味,与周遭的工业氛围格格不入。
陆仁今日难得清闲,并未去格物堂处理公务,而是兴致勃勃地在后院一角忙碌着。
这里临时用砖石砌了个小灶台,上面架着一口铁锅,旁边桌上摆着几个陶罐、瓦盆、筛子,以及几包从家里杂货铺取来的、颜色深浅不一的粗糖块。
两个身影在他身边雀跃着,是已然出落得亭亭玉立的丫丫和她的堂妹三丫。丫丫穿着一身鹅黄色的襦裙,眼眸灵动,好奇地看着哥哥的操作;三丫年纪稍小,穿着浅绿色的衣衫,性子更活泼些,不时发出惊叹。
“大哥,你今日又要变什么戏法?这黑乎乎的糖块,能做出什么好东西?”丫丫歪着头问道,声音清脆。自从家中境况好转,陆仁便觉得“丫丫”、“大丫”这类乳名过于俚俗,与她们如今的年纪和家中境遇已不相称。
他征询了父母和二伯的意见,为姐妹们重新取了名:丫丫取名陆芷,取芷兰芬芳之意;堂姐大丫取名陆薇,二丫取名陆蕙,堂妹三丫则取名陆萱,皆取自香草名,寓意美好贞静。家人虽觉新奇,但也欢喜地接受了。
陆仁笑着擦了擦手:“芷儿,萱儿,今日大哥不做什么稀罕物事,只是试试看,能不能让这糖变得更白、更甜些。”
他先将买来的颜色最深、杂质最多的黑砂糖放入热水中溶解,搅拌成粘稠的褐色糖浆。然后用准备好的细棉布过滤了几遍,去除掉大部分可见的杂质。接着,他将初步净化的糖浆倒入一个底部钻有数个小孔的矮胖陶罐中。
接下来便是最关键,在陆芷和陆萱看来也最不可思议的一步。只见陆仁取来早就备好的一桶黄泥——这是他特意让人从西山脚下选取的粘性适中、杂质极少的优质黄土,已然晒干、捣碎、并用细筛仔细筛过。他用水将细腻的黄泥粉调成稀薄均匀的泥浆。
“大哥!你…你怎么把泥巴水往糖里倒?这还能吃吗?”陆萱惊叫起来,小手捂住了嘴,一脸嫌恶。
陆芷也蹙起了秀气的眉头,显然无法理解。
“稍安勿躁,看下去便知。”陆仁从容不迫,用木勺舀起那稀薄的黄泥浆,开始缓缓地、均匀地淋在陶罐中糖浆的表面。
神奇的一幕发生了:浑浊的黄泥水慢慢渗透过粘稠的糖浆,自上而下缓缓沉降。而随着泥浆的下渗,上层原本呈现深褐色的糖浆,竟如同被漂洗过一般,颜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变浅、变透亮,最终呈现出一种晶莹洁白的色泽!
“呀!白了!真的变白了!”陆萱激动地跳了起来,指着陶罐,小脸涨得通红。
陆芷也瞪大了眼睛,樱桃小口微张,满是难以置信:“这…这是仙法不成?泥水竟能洗出白雪来?”
陆仁看着妹妹们的反应,不由莞尔。对他而言,这不过是利用了活性吸附的原理,黄泥中的粘土矿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,可以有效去除糖浆中的色素和杂质。此法在明清时期才逐渐成熟,被称为“黄泥脱色法”,是手工业时代白糖制作的关键技术。对他这位工科教授来说,重现这一过程毫无难度。
他耐心等待泥浆完全渗下,然后将上层已经脱色凝固的洁白糖膏小心取出,放入另一口锅中加水进行最后的熬煮、蒸发、结晶。当锅内最终析出颗粒均匀、洁白如雪、干燥松散的砂糖时,陆芷和陆萱早已看得目瞪口呆。
陆芷小心翼翼地用手指蘸了一小撮放入口中,细细品味,顿时眼眸亮如星辰:“好甜!真的好甜!而且…而且很干净,没有一点糊味和杂质的感觉!”之前的饴糖或粗糖,总带有一股焦苦味和杂质感,而这新糖的甜味极其纯正。
张氏和陆义早已被后院的动静吸引过来,看着那白花花的砂糖,也是惊讶万分。张氏经营过铺子,见识多些,拿起一些仔细观看,又尝了尝,惊叹道:“仁哥儿,这…这比官店里卖的上等‘糖霜’成色还要好!晶莹洁白,颗粒匀称,你是如何办到的?”
陆仁便笑着将“黄泥淋糖”的法子简单说了一遍,强调了选泥、筛泥、调浆和淋灌的技巧。众人听完,只觉匪夷所思,如此简单质朴的方法,竟有点石成金、化腐朽为神奇之效!
陆义咂摸着嘴里的甜味,眼中闪烁着商人的精明:“好东西!真是好东西!仁哥儿,这方子要是用来开个糖坊,咱家铺子可就又多了一个镇店之宝了!”
陆仁点点头:“爹说的是。不过这法子不难,独门生意做不长久。我看不如这样,这制糖之法,咱家自己用,也告诉二伯一家,还有沈默、德柱他们家。若是他们愿意,几家可以一起做,一起卖,也好有个照应,把咱们这‘白玉糖’的名气做大。”他深知技术扩散才能带来规模效应,捆绑盟友也更稳固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