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此外,”弘治帝补充道,“西山兴业总局,办蜂窝煤、水泥、玻璃,安置流民,颇见成效。朕闻你局用地已显局促。西山左近有皇庄官地及些许民田,朕会下旨,允你按市价购置或租赁,扩展局址,以便安置工匠,扩大生产。所需银两,可从总局利润中支取,账目清晰即可。”
这无疑是意外之喜!陆仁再次谢恩。这意味着他可以名正言顺地扩大西山的工业区和生活区,打造一个更庞大的基地。
带着皇帝的允准和拓土的口谕,陆仁脚步轻快地离开了紫禁城。阳光洒在他身上,暖意融融,但他心中更为炽热的是对未来蓝图的憧憬。
圣旨很快下达。西山周边的大片土地被迅速勘定、估价。有皇帝的旨意在先,又有真金白银开路,收购和租赁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。一些原本在此地有薄田的农户,听闻不仅可以拿到一笔不错的补偿款,还能优先进入兴业总局做工,拿稳定的工钱,几乎无人反对,甚至踊跃配合。
广袤的土地被纳入西山兴业总局的版图。陆仁立刻召集人手,进行规划。新的区域被清晰地划分为:扩大后的煤矿区、水泥窑区、核心的格物院及玻璃工坊区、原料堆放区、以及最重要的——新的工匠生活区。
更多的流民和招募来的工匠开始涌入西山。新的宿舍区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窝棚。陆仁亲自绘制了图纸:统一的砖石结构排房,水泥抹地,瓦片覆顶,虽然简朴,但坚固、防火、防潮。每排房屋前预留出空地,计划将来种植树木或蔬菜。公共厕所、澡堂、洗衣区、食堂等设施也一并规划建设。
工地上,砖窑和水泥窑全力开工,烧制出的砖块和水泥优先供应宿舍建设。夯地基、砌砖墙、上大梁…工地上号子声此起彼伏,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。一座座新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。那些即将入住的工匠和流民们,看着这整齐坚固的新家,眼中充满了希望和干劲。他们不再是无根的浮萍,而是西山上的一员,有了安身立命之所。
与此同时,格物院玻璃工坊的扩建也紧锣密鼓地进行。按照陆仁的设计,新的玻璃窑更大,结构更合理,配套的退火窑、加工工棚也一一建起。李振忙得脚不沾地,既要盯着新窑建设,又要培训新招募来的工匠。
陆仁深知,目前生产的平板玻璃和简单器皿只是最初级的产品。在获得了皇帝的支持和更多的资源后,他指示李振,必须立刻开始玻璃制品的深度研发。
他在格物院专门划出一个区域,挂上了“琉璃精工坊”的牌子,从现有工匠中挑选出手最稳、心最细、最有耐性的十余人,组成了新的研发小组。
陆仁亲自对他们进行培训。他带来了更多绘制的图纸:
吹制技术提升: 讲解如何控制气息和旋转速度,吹制出更薄、更均匀、器型更复杂的瓶、壶、罐。
模具压铸: 设计简单的合模,尝试压制造型更规整的器皿甚至装饰件。
雕刻与研磨: 教授使用金刚砂、细砂岩等工具,对玻璃表面进行切割、磨花、雕刻,提升艺术价值。
最关键的光学镜片: 他单独留下两名最有天赋的年轻工匠,向他们秘密展示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原理图,讲解了聚焦、放大、缩小的概念,并亲自示范如何用铁质磨具配合不同粒度的磨料,手工研磨镜片曲线。“此乃格物院最高机密,尔等需耗尽心血,早日磨出可用的镜片。成功之日,重赏不在话下,更可名留青史!”陆仁的话语,让两位年轻工匠激动不已,同时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。
精工坊内,炉火不熄,试验不止。失败是家常便饭,不时能听到玻璃碎裂的清脆声响。但在陆仁的指导和重赏激励下,没有人气馁。一件件虽然稚嫩却不断进步的玻璃制品开始出现:有了细颈的花瓶、带提手的酒壶、表面磨出简单花纹的盘子…甚至那两位年轻工匠,也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,逐渐找到了研磨的手感,磨出的玻璃片开始有了模糊的放大效果。
西山,如同一台被注入了强大燃料的机器,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轰鸣运转。
土地的扩张、人口的聚集、技术的攻坚,一切都围绕着“玻璃”这一新兴产业加速推进。
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