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正色道:新军粮饷必须改革:第一,由兵部派专员直接发放到营;第二,推行银米各半,防止官员在银钱兑换中盘剥;第三,每月张榜公布饷银标准,让士卒心中有数。
更重要的是优抚制度。陆仁语气沉重,现今阵亡士卒,抚恤银不到十两,还时常拖欠。伤兵往往流落街头。臣建议修订《优抚条例》:阵亡者抚恤银二十两,伤者按伤残等级发放抚恤银五至十五两,战功者及时奖赏。要让士卒无后顾之忧,才愿效死力。
最后一策是科技。陆仁语气坚定,现今匠籍制度,将工匠世代束缚,难有创新动力。军工作坊墨守成规,所造军械百年不变。
故请改革匠籍制度:第一,允许优秀工匠脱籍入仕;第二,设立创新赏银,凡改进工艺、发明新器者,重赏;第三,设军技所,专研火器改进。
他详细说明:当前火枪雨天难以使用,臣正在研究以燧石击发的装置。若成功,可大大提高火枪的可靠性。此外,火炮的移动、瞄准装置也都需要改进。
说到这里,陆仁想起抗日时期中国军队因装备劣势付出的惨重代价,沉痛道:陛下,未来战争必是军备之争。我们现在每投入一两银子在军械研发上,将来战场上就能少流十两血。不能再重蹈覆辙,等到敌人兵临城下,才想起变革。
亭内一时寂静。皇帝凝视着纸上六项强军之策,久久不语。
忽然,他站起身,走到亭边仰望星空:陆卿,你说得对。强军不能头痛医头,必须六策并举。他转过身,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,朕决定:第一,拨内帑银二十万两,作为启动之资;第二,在宣府、大同先行试点;第三,设军器精造总局,由你兼任督办;第四,修订《优抚条例》,务必落实到位。
此时夜已深,萧敬轻声提醒,皇帝却摆摆手。
弘治帝忽然问道:陆卿,你说的那个燧发装置,何时能有样品?
回陛下,陆仁躬身回答,三个月内当有初样。臣还有一个请求:请准许在营兵中设立识字班,让士卒至少识得五百常用字。一支有文化的军队,才能明白为何而战,为谁而战。
烛光中,君臣相视而笑。一场深刻的军事变革,就在这个深夜,悄然拉开了序幕。
陆仁默默祈祷:这一次,定要让中国走出一条不同的强军之路,避免几百年后的屈辱与苦难。
(热烈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)
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