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事底定!陆仁心中一块巨石落地。
接下来的数个时辰,众人就细节展开激烈讨论:每股作价几何?招募范围多大?审计司如何组建?技术管理股的分红使用如何监督?六部如何协调配合?陆仁依据草案,一一解答,条理清晰,数据翔实,令众人叹服。沈默与赵德柱也从旁补充经营细节,使得方案愈发丰满可行。
最终,一份融合了现代股份制理念与明代官场规则的《西山矿务总章程》基本成形。
周经抚案总结:“既如此,我等便据此形成奏本,呈报陛下御览。至于这新设之矿务机构,总需有个名目,便于行事。”
陆仁趁机进言:“周部堂,此机构虽官督商办,实为全新尝试,不同于以往任何衙署或皇店。下官斗胆,可否不循旧名,陛下或可赐予新名,以示维新之意?”
众人皆觉有理。商议间,忽闻内侍传报,陛下驾到。
弘治帝竟亲临偏殿,显然对此事极为关切。众臣慌忙起身迎驾。
皇帝听完周经简要禀报,脸上露出欣慰之色,尤其对那“股份制”的设计频频颔首。
“诸卿辛苦。陆卿之策,精巧务实,深合朕意。”他目光扫过众人,最终落在陆仁身上,“至于名目……既为利国利民之新举,便当有个新气象。朕以为,可称其为‘大明西山矿业总局’,如何?然其经营之本,实为诸股共襄之举,朕便再赐一块匾额——”
皇帝沉吟片刻,对随侍太监道:“取笔墨来。”
内侍迅速备好御用笔墨纸砚。弘治帝挥毫泼墨,六个苍劲有力、金边勾勒的大字跃然纸上:
“大明兴业总局”
“好!好一个‘兴业总局’!陛下圣明!”群臣纷纷赞叹,此名既显朝廷气派,又寓兴旺百业之意,更是皇帝对此新策的肯定与期望。
“陆卿,”弘治帝看向陆仁,“总局初创,百事待兴,诸股虽设,运营之责首在技术管理。翰林院之事先保留,朕命你暂领总局总办一职(正六品),总揽全局,一应开采、生产、经营、人事,皆由你统筹负责,直接向朕与户部、工部禀报。望你不负朕望,将此总局办成我大明工科兴国之典范!”
“臣,陆仁,领旨!定当竭尽全力,鞠躬尽瘁!”陆仁强抑激动,跪地谢恩。这一步,他终于迈出去了!
皇帝又看向沈默与赵德柱:“沈默、赵德柱,虽为举人,然精通庶务,于格物商会多有建树。朕特旨,授沈默为总局核算所主事(正八品),赵德柱为总局物料所主事(正八品),襄助陆卿办理局务。”
沈、赵二人惊喜万分,他们以举人身份得授实职官身,实属异数,立刻出列叩谢皇恩。
弘治帝又道:“兴业总局乃新设之尝试,六部需鼎力支持。各选派干练官员一至二名,充入总局,兼任各职,授‘总局协理’衔,原职品级不变,听候陆总办调遣。务使总局之事,通行无阻。”
“臣等遵旨!”几位尚书侍郎齐声应道。
至此,大明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官督商办、股份制色彩的实业机构——大明兴业总局,正式诞生。它带着弘治皇帝的殷切期望,承载着陆仁工科兴国的梦想,也凝聚着朝野各方的复杂利益,即将开始它波澜壮阔的征程。
会议散去,陆仁与沈默、赵德柱走在出宫的路上,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。回首望了一眼巍峨的宫墙,又看向手中那份沉甸甸的章程草案和脑海中那御笔亲题的“大明兴业总局”六个大字,陆仁知道,真正的挑战,现在才刚刚开始。但他眼中充满了坚定与信心。
“德柱,即刻开始募集资金,按照今日所议条款,向名单上的各家发出邀约。”
“沈默,立刻核算首批启动所需银两,招募工匠,准备进驻西山!”
“我们的事业,开始了!”
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