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将“格物致知”的理念,巧妙地融入到对传统经文的阐释中,强调“德”需见于“行”,“谟”需基于“知”(对客观事物的认知),引喻自然贴切,毫无牵强之感,既维护了经义的庄严,又含蓄地传递了自己的主张。
殿内一片寂静。众大臣神色各异,有的微微颔首,似有所悟;有的凝眉思索,品咂其味;也有如刘健者,面色平静,看不出喜怒。
御座上的弘治皇帝,目光沉静,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扶手,似乎在仔细品味陆仁的话语。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太子,又看向台下这位最年轻的讲官,缓缓开口,声音平和却带着帝王的威仪:“陆修撰所解,甚是新切。‘德’与‘行’,‘知’与‘谟’,确不可分。朕平日观各地奏报,亦深感为政非空谈道德所能济事。汝年少,能见及此,颇佳。”
虽然没有长篇大论的褒奖,但这简短的肯定,出自皇帝之口,已是极高的赞誉!尤其是在这庄重的经筵之上!
陆仁心中一定,知道自己这第一步,走对了。他强压下激动,恭敬躬身:“陛下圣明烛照,臣愚见,得蒙陛下首肯,实乃万幸。”
经筵结束后,王华从陆仁身边走过时,虽未言语,却投来一个赞许的眼神。而同僚之中,储巏等人更是暗中向他翘起了大拇指。唯有侍讲刘春,面色似乎更沉了一些,拂袖而去。
第一次经筵讲学,陆仁以其扎实的学问、沉稳的风度以及巧妙融入的“格物”思想,成功地在这帝国最高讲台上留下了自己的声音,不仅赢得了皇帝的初步认可,也在翰林院中进一步站稳了脚跟。前路依旧漫长,但通往权力核心的道路,已然在他脚下,清晰地展开了一小段。
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