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策: 这是一道致命的陷阱题。他先高度肯定“民贵”思想,随即笔锋一转,强调“民贵”非“民粹”,抗粮抗税乃“刁民作乱”,严重危害社稷稳定(维护统治秩序)。处置上,主张“首恶必办,胁从清查,以儆效尤”,但需“查明原委,若确有官吏贪酷激变,亦当严惩不贷”(有限的程序正义)。将孟子的“民贵”巧妙转化为维护统治稳定的工具论。
第三策: 此题极其敏感。他大篇幅歌颂太祖立法“深谋远虑,泽被万世”,绝不敢直言“不协”。只委婉提出“后世臣子,当深体圣心,于律文精微处着力阐释,或可奏请陛下示下,增补条例,以应时需,总以不违祖制为根本”。将“变通”的责任和权力完全推给皇帝和“深体圣心”的官员,自己绝不越雷池一步。
第四策: 面对直接针对自己的考题,他胃里绞痛更甚。他首先划清界限,猛烈抨击“奇技淫巧”,强调格物必须“以正心诚意为本,以经世致用为归”。然后,将“水泥”、“改良农具”等纳入“经世致用”范畴,强调其“固河防、利农耕、实仓廪”的巨大价值,是“格物以厚生”,完全符合圣贤“正德、利用、厚生”之训。最后,主张由朝廷“设格物院以导之,定章程以范之”,将一切“格物”活动纳入官方严格监管之下,确保其“不入邪途”。完成了一次戴着镣铐的舞蹈,既扞卫了格物的价值,又彻底向意识形态妥协。
第五策: 他已接近极限,视线模糊,全靠意志支撑。他将问题巧妙引向“天人交感”论,称“天道失常”示警,“人事不修”乃根。弭灾之道,“修德”以回天意,“修工程”以尽人事,二者不可偏废。具体到黄河,则大力推崇“水泥”筑堤、束水攻沙等“尽人事”的工程措施,将其视为“修德政、安民生”的具体体现,是回应“天道”的最好方式。将工程技术的价值捆绑在道德和政治正确之上。
写到最后一策的最后一个字,他几乎是呕着血写完的。胃里腐食的毒素和极度的精神消耗终于击垮了他。他猛地俯身,“哇”地一声,将胃里所剩无几的、已经发酵变质的酸臭混合物尽数吐在了号舍冰冷的地面上。
恶臭瞬间弥漫开来。
他瘫倒在污秽之中,意识彻底沉入黑暗之前,唯一能感觉到的,是手腕那持续不断的、仿佛要将他彻底撕裂的剧痛,和嘴角残留的、带着铁锈腥甜的苦涩。
第三场,结束了。
他以摧肝裂胆为代价,将残存的灵魂和格格不入的思想,强行塞进了帝国冰冷的模具里,完成了这场最后的、也是最痛苦的意识形态献祭。
墨尽、力竭、魂若残丝。
能否叩开那扇通往权力核心的天门,唯有等待那最终、也是最无情的审判。
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