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章
红旗七所,所长办公室。
李振邦没有坐下,
王建国站在他对面,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,
窗外,陈思远正卖力地推着一个简陋的秋千。
秋千上,姜绵绵两条小短腿随着一晃一晃,
“太阳当空照,花儿对我笑,小鸟说早早早,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……”
“王建国同志。”
李振邦终于开口了,
“那个九连环,还有宇宙射线小组的讨论。
你没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?”
王建国的心脏猛地一抽。
最终审判还是来了。
他张了张嘴,
“李老,孩子……孩子就是瞎玩,童言无忌,您别当真……”
“童言无忌?”李振邦冷笑一声,
“一个能解开‘拓扑学路径悖论’实体模型的童言无忌?
一句‘先有星星’就能点醒整个理论物理小组的童言无忌?”
他步步紧逼,
“我再问你,轴承合金,耐寒橡胶,那两份完美到不真实的报告,是不是也跟这个‘童言无忌’有关?”李振邦的声音陡然压低,
“王建国,我劝你想清楚了再回答。
这件事,已经不是学术不端那么简单了。如果你再试图用‘集体智慧’、‘革命精神’这种鬼话来糊弄我,
信不信我立刻让安全部门的人进驻你们七所!”
安全部门!
这劈得王建国头晕眼花,浑身冰凉。
在李振邦这种人精面前,任何谎言都幼稚且可笑。
他再次看向窗外,姜绵绵正笑得咯咯作响,
那是他们红旗七所的希望,是他们好不容易才盼来的肉包子和好日子。
王建国猛地一咬牙,像是做出了某种悲壮的决定。
“李老,我说出来,您……您得保证,不能伤害她。”
李振邦眉头一挑,没有说话,算是默认。
王建国开始了他这辈子最荒诞、也最惊心动魄的一次“汇报”。
“一切,都要从半个月前说起……”
他从陈思远卡了两年的轴承合金项目讲起,
李振邦的嘴角抽动了一下,
像是在嘲笑这拙劣的故事。
王建国没理他,继续讲。
讲到李明那个严谨刻板的老黄牛,又是姜绵绵,
“然后,李明也像被雷劈了?”李振邦充满了讥讽。
“对!”王建国一拍大腿,
王建国越说越顺,甚至把那个“情感投入”的“上供”理论也和盘托出。
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小本子,
那是他偷偷记录的“绵绵效应观察日记”。
“九月二号,雷达组老周带了两根麻花来看绵绵,绵绵问他‘你今天又有什么难题想不明白了呀?’。
当天晚上,困扰雷达组半年的杂波干扰问题,找到了解决方案……”
王建国一条一条地念着,
狠狠砸在李振邦那坚不可摧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上。
李振邦的脸色,
从最开始的不屑和讥讽,到后来的凝重,再到难以置信。
当王建国念完最后一条,也就是刚刚宇宙射线小组的“先有星星”理论时,
李振邦的脸色已经不是苍白,而是一种死灰。
“荒谬!!”
他猛地一拍桌子,
“封建迷信!唯心主义!王建国,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,你是一个员,一个科研所的所长!
你竟然相信这种鬼话!
你把一个七岁的孩子当成什么了?活菩萨吗?!”
然而,王建国只是平静地看着他,
“李老,我也不信。可是,事实就摆在这里。”
“两个项目的成果也是真的。您可以不信我,但您不能不信数据。”
李振邦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,他死死地盯着那个小本子,
可这些荒诞,与他亲眼所见的“九连环”和“先有星星”,完美地串联在了一起,
窗外,姜绵绵的歌声还在继续。
“……我上学校去,天天不迟到,爱学习,爱劳动,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……”
那天真烂漫的歌声,此刻听在李振邦的耳朵里,
却像是一种来自更高维度的、对他无知和渺小的嘲讽。
他无力地跌坐回沙发里,
他嘴唇翕动,“不可能……这不科学……这违反了能量守恒……违反了因果律……”
王建国看着眼前仿佛苍老了十岁的学术泰斗,只有一种同为“知情者”的悲哀。
欢迎来到新世界,李老。
一个肉包子比万有引力更重要的世界。
不知过了多久,也许是一个世纪。
李振邦缓缓地抬起头,
他迷茫和崩溃已经褪去,取而代之的,是更加深沉……恐惧。
他终于明白了,
这件事,已经远远超出了“科学”或“迷信”的范畴。
一个足以颠覆现有认知体系的……神迹。
他缓缓站起身,走到王建国面前,
“这件事,天知地知,你知我知。”
“绝不能有第五个人知道……”他顿了顿,“……暂时。”
“暂时?”
李振邦没有回答他,他的目光穿透了滚滚的黄沙,仿佛看到了千里之外的京城档案室。
已经泛黄的档案封面,浮现出来。
【绝密】
而在那两个血红大字下面,还有两个用钢笔手写宋体字。
【信使】
他再次看向窗外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,
姜平远的遗孤……
能“启示”未来的孩子……
这世上,真的有那么多巧合吗?
喜欢国宝级科研福崽,全院院士抢着带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国宝级科研福崽,全院院士抢着带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