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这才意识到,眼前这个朝廷,早已不是他们印象中那个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了。
一直沉默的杨畏知,眼底深处却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亮光。
眼看谈判要破裂,杨畏知轻咳一声,适时开口,语气温和却带着深意:
“诸位,息怒,息怒。任先生、方先生言语虽直,然其忧虑,也非全无道理。
孙大帅……性情刚烈,麾下骄兵悍将确实需高位方能安抚。
朝廷若一味坚拒,万一云南生变,这抗清局面……唉。”
他这话看似在劝和,实则点出了朝廷最担心的问题,孙可望可能狗急跳墙。
他转而看向朝廷诸公,语重心长:
“下官斗胆进言,朝廷或可考量,是否能在‘秦王’封号上有所变通?
譬如,给予‘郡王’待遇,或加以‘假黄钺’、‘使持节’等至高权柄,名虽非王,实同王爵?既能全朝廷体面,亦可安孙大帅之心。”
杨畏知提出了一个较为折中的方案。
吕大器开口道:“杨先生此议,看似两全,实则仍违祖制!权柄过大,恐成藩镇之祸!”
吕大器的话音落下,大厅内陷入短暂的沉默。
任僎和方于宣脸色阴沉,显然对朝廷的顽固极为不满。
瞿式耜眉头紧锁,沉吟不语,手指在案几上无意识地敲击着。
此事关系重大,绝不能轻易松口,但也不能将谈判彻底逼入死局。
片刻后,他缓缓开口,语气沉稳而审慎:
“杨先生所议‘郡王’或‘假黄钺’之权,虽较‘秦王’稍逊,然其本质,仍与祖制有违,非同小可。
此事……非我等臣子所能擅决,需由陛下圣心独断。”
他既没有当场驳回杨畏知的提议,留了一丝可能性,又将最终决定权推给了皇帝,这是典型的官场拖延与推诿战术。
任僎闻言,鼻翼微张,显然对这种敷衍极为不耐。
但他强压着火气,知道在“秦王”封号上暂时难以突破。
便决定猛攻第二点,试图打开缺口。
他深吸一口气,将话题强行转向移跸之议:
“好!即便王爵之事需陛下圣裁,暂且搁置。
那另一件关乎陛下安危、朝廷存续的大事——移跸昆明,总该议一议了吧?”
喜欢明末暴君: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明末暴君: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