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难三年·仲秋·长安·未央宫·宣室殿(大朝会后)
大朝会的喧嚣散去,百官领命退下,各自奔赴岗位执行那项关乎国运的《劝生令》。宣室殿内,只余刘据与几位心腹重臣。空气中弥漫着秋日特有的清冽与决策落定后的凝重。
刘据并未立刻遣散众人,他负手立于殿中,目光深邃,似在思忖着什么。片刻,他转身,声音沉稳而清晰:
“《劝生令》已颁,然此策牵涉万民,千头万绪,非一纸诏书可竟全功。需有专司,统筹协调,督促落实,纠察弊病,方能使政令通达,惠泽黎庶。”
“朕意!于尚书台之下,增设‘劝生增口司’!简称‘计生司’!专责《劝生令》之推行、督导、考核——!!”
“计生司”这个名称,简洁明了,直指核心!众臣心中了然,陛下这是要将人口增殖作为一项长期国策,建立专门的官僚机构来强力推动!
“计生司设‘司正’一人,秩比二千石!总揽司务!下设‘赋役减免’、‘慈幼仓廪’、‘婚配助迁’、‘边郡实户’、‘风教律查’五曹!各置‘曹掾’一人,秩六百石!属吏若干!”
刘据快速勾勒出这个新机构的框架,其职能覆盖了《劝生令》的方方面面,从经济激励(赋役减免)、社会保障(慈幼仓)、婚姻促进(婚配助迁)、人口流动(边郡实户)到风气引导与法律保障(风教律查),设计周密,权责分明!
“司正人选……”刘据目光扫过阶下田千秋、桑弘羊、郑当时等重臣。几人皆是国之栋梁,身兼要职,分身乏术。刘据的目光并未在他们身上停留,而是缓缓移向殿内角落。
那里,一位须发皆白、面容清癯、身形挺拔如松的老者,正安静地侍立着。他身着六百石郎中的青色官袍,神色平静,眼神深邃如古井,仿佛殿内方才激烈的国策讨论与他无关。正是归汉未久、被刘据暂时安置在闲职上休养的——苏武!
苏武·持节者的新使命
“苏卿!”刘据声音温和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。
苏武闻声,微微一怔,随即出列,躬身行礼:“臣在。”
“卿持节北海,十九载不屈!忠贞贯日,气节凌霄!乃我大汉脊梁!”刘据的声音充满敬意,“归汉以来,朕念卿辛劳,暂予闲职休养。然,国事维艰,正值用人之际!卿之坚韧、持重、公正、赤诚,朕深悉之!”
“今《劝生令》颁行天下,乃固本培元、利在千秋之伟业!然,此令推行,非仅文书往来,更需深入郡县,体察民情,明辨是非,纠偏扶正!尤需如卿这般,心如铁石,不徇私情,不畏艰难,持正守节之士——!!”
“故!朕命卿!领‘劝生增口司’司正之职!秩比二千石!赐符节!授专断之权!总揽计生司!督办《劝生令》之全国推行——!!”
“望卿!以当年持节北海之志!为朕为大汉再持此‘生民之节’!督天下郡县!使新政落地!惠及万民!增益国本——!!”刘据的声音带着殷切期望与无比信任!
苏武猛地抬头!那双饱经风霜、看透生死荣辱的眼眸中,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!旋即,那光芒化为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与无比坚定的决心!十九年北海牧羊,他持的是汉节,守的是国格!如今,陛下竟将关乎帝国未来命脉的“生民之节”交予他手!
他深吸一口气,挺直腰背,如同当年在冰天雪地中傲然挺立!双手郑重接过内侍奉上的象征司正权柄的符节(虽非使节,但形制类似,代表专权),声音苍劲有力,带着金石之音:
“臣!苏武!领旨——!!”
“定当竭尽残躯!不负陛下重托!持此‘生民之节’!督行新政!使天下黎庶敢生!愿生!能养!使大汉人丁兴旺!国祚绵长——!!”字字铿锵,掷地有声!十九年的坚守,在此刻化为守护新生的力量!
刘据满意颔首。启用苏武,不仅因其能力与品格,更因其象征意义!一位历经磨难、忠贞不二的国之柱石来主持“计生”,其公信力与震慑力,远非他人可比!
动员·移民实边的浪潮
随着《劝生令》与“计生司”成立的诏书以八百里加急发往各郡县,整个大汉帝国的官僚机器瞬间被激活!
尤其是其中关于“移民实边”的条款,因其目标明确(缓解中原人地压力、充实边疆)、政策优厚(免赋免役、赐田授牛),且与地方官吏的政绩考核直接挂钩,立刻成为各级官府全力以赴的头等大事!
中枢严令: 尚书台、户部、兵部联合下文,明确各郡、各封国、乃至各重要大县的“移民实边”名额指标!指标层层分解,责任到人!完成情况,直接纳入郡守、县令、乃至三老、啬夫等基层官吏的年终考绩!优者擢升,劣者黜罚!
地方响应: 诏书所至,郡县震动!
郡守县令: 立刻召集僚属,研读诏令,分解指标。一面派干吏下乡,宣讲移民漠南、河西、岭南的优厚政策(免赋十年!免役十年!授田百亩!官府贷牛种!子弟可为边军良家子!);一面严令各乡、亭、里,务必完成摊派名额!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