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豪格!”他扬声喊道,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“儿臣在!”豪格大步闯入,甲胄上还带着征尘,显然刚从城外操练回来。
“你率五万精骑,立刻北上!”皇太极指着地图最北端,那里标注着“罗刹国”三个字,“先去沙皇俄国境内抢下几座城池,为我大清留条后路!”
豪格看着父亲眼中的决绝,心头一沉,却还是单膝跪地:“儿臣遵旨!”领命而去时,军靴踏在青砖上,发出沉重的声响。
房内只剩下皇太极沉重的喘息。他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,只觉得这盛京的冬天,比往年冷了十倍,寒意顺着脚底板往上爬,冻得他骨头缝都疼。
与此同时,多尔衮的府邸里,烛火摇曳。多铎单膝跪在冰凉的地砖上,头埋得很低:“兄长放心,朝鲜那边已在掌控之中。汉城的造船工坊日夜开工,工匠们都用鞭子赶着,不出三月,便能凑齐渡海的船队。”
多尔衮抚着腰间的羊脂玉玉佩,玉佩温润,却暖不了他眼底的阴鸷。“倭岛虽偏,却足以容身。”他声音低沉,带着一丝狠厉,“告诉工匠,船要造得结实些,木板要厚,钉子要密,咱们这一去,怕是再难回来了。”多铎应声退下,帐内只剩下多尔衮一人,他望着墙上的舆图,目光在倭岛的位置停留了许久,那里将是他们最后的避难所。
南京的明皇宫,却是另一番景象。玄武湖畔的造船厂里,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此起彼伏,数百艘漕船被拖上临时搭建的船台,工匠们挥汗如雨,将货舱加固、船舷加高,船帆也换了更结实的帆布,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远航。湖水被搅得浑浊,倒映着岸边忙碌的身影,空气中弥漫着桐油和木材的味道。
崇祯站在观江台上,望着江面上来回穿梭的小船,眉头却微微蹙起。太监王承恩递上的密报上,“郑芝龙”三个字用朱笔圈着,格外刺眼——这位盘踞东南的海盗头子,手握数千艘海船,船队比大明水师还强,正是大明渡海的最大阻碍。
“陛下,忠勇营已在演武场集结完毕。”王承恩轻声禀报,语气恭敬。
崇祯转身,大步走向演武场。十万军士列成整齐的方阵,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,密密麻麻,望不到头。这是大明压箱底的本钱,耗费了几代积累的物资,人人修习了那两门强身功法,更有源源不断的人参、当归补养身体。如今,多数人已达炼皮期,拳头上能开砖裂石,佼佼者更是摸到了炼皮中后期的门槛,一身蛮力能掀翻马车。
“将士们!”崇祯站上点将台,声音透过内劲传遍全场,像惊雷滚过地面,“海上有蟊贼挡路,朕要你们去荡平!可有信心?”
“有!有!有!”十万声怒吼震得地面发颤,气浪直冲云霄,惊得远处的飞鸟四散而逃。
崇祯满意颔首,目光扫过台下的将士:“方正化!”
“奴婢在!”一个身材魁梧的太监出列,甲胄下的肌肉贲张如铁,脸上一道刀疤从眼角延伸到下巴,看着比寻常武将还凶悍。
“你领三万军士,即刻奔赴福建,剿灭郑芝龙!”崇祯的声音斩钉截铁。
“遵旨!”方正化抱拳,转身时甲胄碰撞,发出铿锵的声响。
“高时明!”
“奴婢在!”另一个太监出列,虽不如方正化凶悍,却眼神锐利,透着精明。
“你带两万军士,直取东番,清理一切障碍!”
“遵旨!”
最后,崇祯看向王承恩,目光意味深长:“王大伴,你领四万军士,借道云南,去安南诸国‘采买’补药。”
王承恩心中一凛,躬身应道:“奴婢定不辱命。”他怎会不知,这“采买”二字背后的含义——若是那些小国识趣,乖乖献上药材,便用银子“买”;若是不识趣,便用刀枪“取”,没什么道理可讲。
三队人马很快开拔,旌旗猎猎,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发,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。崇祯站在城楼上,望着远去的背影,指尖轻轻敲击着冰冷的垛口,目光深邃。
渡海的船已备好,障碍要扫清,后路要铺稳。大明的未来,就系在这些人的刀枪上了。风从江面吹来,带着水汽的凉意,吹动他的龙袍,也吹动着江山的命运。
喜欢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