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承宗这才如梦初醒,刚才被陛下撕裂铜人的壮举震得晕头转向,竟把正题抛到了脑后。经陛下一提醒,他顿时沉下脸,眉头拧成个疙瘩,陷入沉思。大秦的军力本就锐不可当,铁骑踏出,草木皆兵;如今再添这等神技,士兵个个成了铜头铁臂,大明的军队怕是连抵挡的余地都没有,就像鸡蛋碰石头。陛下忧心忡忡,怕不是……已有了迁国的念头?他偷偷瞥了眼崇祯,见陛下眼神闪烁,望着窗外的夜色出神,那模样,果然是这个心思。
崇祯察觉到他的目光,像被戳破了心事,轻咳一声,打破了沉默。练武室里的烛火“噼啪”响了一声,把两人的影子晃了晃。
孙承宗猛地站起身,撩起袍角,“噗通”一声跪倒在地,膝盖砸在地砖上,发出沉闷的响声。他声音斩钉截铁,带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:“臣恳请陛下,为了大明的社稷,为了祖宗的基业,为了亿万百姓,举国迁移!”
崇祯心头一热,眼眶竟有些发酸。不愧是伴君多年的老臣,一句话便说到了他心坎里,省去了多少拐弯抹角。“帝师,请起。”他快步上前扶起孙承宗,掌心触到老臣胳膊上的筋骨,硬邦邦的,竟比年轻时还要结实,想来这些年也没少舞枪弄棒,“不知帝师觉得,咱们该往哪里去?可有妥当的去处?”
孙承宗站直身子,眉头依旧紧锁,指尖无意识地捻着胡须:“以老臣对大秦的了解,他们为了拿下整个草原,已让蒙古将领带着大军把漠南漠北搅得鸡犬不宁,草原上的部落要么归降,要么西迁,北边是没路了;密探还说,建奴那边也在偷偷收拾行装,牛羊、粮草往车上装,看样子是想往北逃,去那极寒之地苟延残喘。如此一来,留给大明的退路,要么是继续向南,往云贵深处钻,但那里山高林密,怕是养不起这么多百姓;要么是……出海。”他顿了顿,眼中忽然闪过一丝光亮,像在黑暗里摸到了门把手,“老臣倒想到一个地方,虽不能直接建国,却能做个跳板——陛下可知东番?”
“东番……”崇祯指尖在膝头轻轻叩着,目光飘向练武室窗外的夜空,仿佛要穿透云层望见那片遥远的岛屿,“朕记得洪武年间,朝廷在那里设过巡检司,后来倭患渐起,便渐渐疏于管辖了。”他顿了顿,声音里带着几分犹疑,“可那弹丸之地,如何撑得起‘跳板’二字?”
孙承宗从怀中摸出一卷泛黄的海图,小心翼翼地在地上铺开。海图边缘已磨损不堪,上面用朱砂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航线,显然是常年翻阅的缘故。“陛下您看,”他指着海图上东番以南的一片空白,“老臣曾派海商去过那里,据他们说,穿过海峡向南,有一片广袤大陆,那里土沃千里,土着部落散居,尚未有强权掌控。若是大明能迁去那里,休养生息,未尝不能再创基业。”
崇祯俯身细看,海图上“东番”二字旁边,画着几艘小小的海船,旁边批注着“水浅礁密,需趁大潮而入”。他忽然想起成祖年间的郑和宝船,那些庞然大物曾带着大明的威仪远渡重洋,如今却只能在史书里寻觅踪迹。“迁国……谈何容易啊。”他叹了口气,“且不说百万百姓如何渡海,单是粮草、船只,就够让户部头疼三个月了。”
孙承宗早有准备,从袖中又取出一本账册,上面记着江南各府的造船工坊、粮仓储备。“老臣已暗中查过,江南十三省的漕船加起来有三千余艘,改造一番便可渡海;至于粮草,可先运宗室与精锐,百姓分批迁徙,沿途以渔猎补给——当年太祖爷从濠州起兵,不也是这般一步步打下江山的吗?”
崇祯看着账册上密密麻麻的数字,忽然笑了。那笑容里没有了往日的迷茫,多了几分破釜沉舟的决然:“好个‘一步步打下江山’。朕这就下旨,让应天府尹秘密征调工匠,改造漕船;再让户部尚书盘点粮仓,只说是为防倭寇,不得走漏半点风声。”他顿了顿,目光落在那两本功法上,“还有这功法,也得让迁徙的士兵们练起来。到了新地方,手里的枪杆子硬了,腰杆才能挺得直。”
孙承宗重重点头,将海图与账册小心收好:“陛下放心,老臣这就去安排。只是……留在南京的百姓怎么办?”
崇祯沉默片刻,走到被撕裂的铜人旁,捡起一块碎片:“留一部分兵马驻守,告诉他们,大明只是暂避锋芒,待他日根基稳固,定会回来。”他将铜人碎片攥在手里,冰凉的触感透过掌心传来,“就像这铜人,碎了,未必不能重铸。”
练武室里的烛火微微跳动着,仿佛被一阵微风吹拂,使得烛光摇曳不定。这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显得有些孤寂,却将两人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,随着烛火的跳动而忽长忽短。
窗外,巡夜的禁卫们正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走过,他们身上的甲胄相互碰撞,发出清脆的声响,在寂静的夜晚里显得格外清晰。这声音渐行渐远,最终被远处传来的更鼓声所掩盖。更鼓敲响了三下,深沉而悠长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,告诉人们此刻已经是三更天了。
孙承宗凝视着崇祯那挺拔的背影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。这位年轻的皇帝,虽然年纪尚轻,但他的身姿却透露出一种坚毅和果敢。在这一刹那,孙承宗忽然觉得,也许这位皇帝真的能够带领大明,在那片未知的海域上,开辟出一条崭新的生路。
“老臣这就去办。”孙承宗躬身行礼,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。说完,他转身离去,脚步却比来时轻快了许多,仿佛肩上的重担一下子减轻了一半。
崇祯独自一人留在练武室里,他静静地凝视着手中的那杆长枪。枪身闪烁着寒光,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耀眼。崇祯缓缓举起长枪,对着月光挥舞了几下,只见枪尖在空中划过,发出轻微的呼啸声,仿佛是在回应着远方那汹涌澎湃的海浪潮声。
崇祯深知,迁国之路必然充满艰难险阻,荆棘密布。但只要心中还有一丝希望,他手中的这杆枪,就绝对不会放下。
烛火渐渐微弱,最终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熄灭。天边泛起了一丝鱼肚白,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。而大明的命运,也在这悄然的谋划中,如同一艘驶向未知海域的巨轮,缓缓启航。
喜欢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