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纵然能得乌氏倮倾囊相赠,数十万乃至近百万头牲畜,面对如今大秦庞大的人口基数,仍显杯水车薪。
要知道,如今的大秦早已吞并六国,治理的对象不再仅限于旧秦之地的百姓。
若只顾老秦人,或许还能勉强分得些许实惠;可若是放眼整个天下,涵盖原六国千千万万黔首,则这点牲畜远远不够分配。
而大秦绝不能厚此薄彼。
毕竟疆土虽已一统,人心尚待归附。
此时若在民生资源上区别对待,只会埋下隐患,动摇根基。
思忖良久,嬴政仍未觅得良策,只得环视殿中文武,开口问道:
“诸卿可有良策,能在短期内为我大秦增添更多牛羊牲畜?”
“尤其是耕牛,最为紧要!”
群臣一听此问,皆明白圣意所指。
可问题是,谁也拿不出好办法。
国内的牲畜数量本就有限,而最大的牧主乌氏倮又已准备尽数献出所有牛羊。
在这种情形下,哪怕有人想强行征调其他商户,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成群的牲口来。
一时间,满朝文武默然无语,人人低头沉思,殿内陷入一片寂静。
站在朝堂中央的张苍悄然扫视一圈,见无人率先开口,心中略作权衡,觉得此时正是展现才干的时机,便向前一步,躬身禀报:
“启奏陛下,臣有一策,尚不知是否妥当,斗胆陈言。”
此言一出,立刻引来了秦始皇嬴政以及满朝文武、诸子百家博士们的关注。
嬴政转目见是新近提拔上来的准九卿张苍出列进言,神情微缓,语气平和地说道:
“张卿但说无妨。”
立于群臣前列的李斯闻言眉头轻蹙,暗自提防——倘若张苍所言欠妥,自己还需及时补救,以免朝议失序。
待众人目光齐聚于己身,张苍并未急于开口,而是默然梳理思绪,确认条理清晰后,才缓缓发声:
“眼下秦国境内,老秦人约在四百万至五百万之间。
若以五人为一户计,则老秦人家户总数大致为八十万至一百万户。”
“若再计入原六国遗民,如今大秦治下百姓总数应在两千五百万至三千万之间。”
“以此推算,全国共计约有五百至六百万户人家。”
“而在老秦人中,能独自拥有耕牛者,估计不足十万户。”
“至于原六国百姓之中,家中有牛者,或可达到五十万户上下。”
“当前我国所需牲畜,尤以牛羊为主,其主要来源仍系乌氏倮。”
“据天幕所示,十余年前乌氏倮便已掌握数十万头牛马羊等牲畜,十余年过去,其所蓄之数恐已逼近百万。”
“不妨取整估算为百万头,其中牛只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。”
“换言之,牛的数量约为二十五万至三十三万头。”
“扣除尚未成年的牛犊与年迈无力的老牛,实际可用于耕作拉犁的壮年耕牛,大约三十万头左右。”
“此外,天下其他商贾手中或亦持有少量耕牛。”
“虽不成规模,但汇总起来,或可再添五万至十万头。”
“如此合计,大秦短期内所能调动的耕牛总数,当在三十五万至四十万之间。”
“若按每户配一头牛来分配,”
“仅老秦人便无法实现户户有牛,更遑论覆盖原六国百姓。”
“故而臣以为,既然一时难以达成‘户户有牛’之愿,不如暂退一步,改以村落为单位进行调配。”
“若以百户成村计算,则全国约有五万至六万个村落。”
“以现有牛只数量均摊,每个村子可得六至八头耕牛。”
“区区六七头牛,看似不多,却足以显着缓解民间劳力之困。”
“诸如天幕所提之龙骨水车、大转轮筒车乃至高转筒车,通常只需在一村之内建成二三座,便可润泽全村。”
“即便拨出部分牛力用于驱动这些水利器械,每村仍可余下四五头牛专事农耕。”
“也就是说,一头牛大致可承担二十至三十户人家的田亩耕作辅助。”
“虽不能完全代劳,但至少能为这二三十户人家减轻近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体力负担。”
“如此举措,足可安抚民心,缓解民困。”
“往后只需持续从四方蛮夷之地购入或征缴更多耕牛,逐步推进,终有一日可达家家有牛之境。”
张苍的思路很务实——贪多嚼不烂,与其好高骛远追求每家每户都配一头牛,不如脚踏实地一步步来。
先实现一村共用一头牛,再逐步增加,从一村一牛到一村两牛、三牛,循序渐进,最终达成户户有耕牛的目标。
嬴政听完后略作沉吟,随即面向殿中群臣问道:
“诸位以为此策可行否?”
话音未落,李斯便率先出列,拱手奏道:
“陛下,此法甚妥!”
他本就与张苍同出一门,情谊深厚,加之方才边听边思,觉得在当前秦国资源尚有限的情况下,这般分步推进确是稳妥之策,因而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大秦: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大秦: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