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便是秦国本土的老百姓,真正能做到一日两餐温饱的家庭也不多。
不少老秦人,至今仍处于半饥半饱的境地。
本土尚且如此,更何况是刚刚纳入版图的原六国百姓?
至于第三点,既然第二点都未实现,那更不必提了。
或许在秦国本土,《秦律》执行较为彻底的区域,大概能够实现不让平民百姓遭受欺压。
然而在其他地区,特别是那些刚刚被征服不久的六国故地,想要做到这一点,可以说是非常困难。
但即使再困难,也必须去做!
因为他是始皇帝嬴政!
他就不信,实现这三项要求,会比他灭掉六国还要难!
更重要的是,从上一次天幕展示出的未来画面中,他曾短暂看到未来的太子扶苏似乎已经做到了这些。
既然太子扶苏能够做到,那他嬴政凭什么做不到!
自从内心认定,这一世的秦国将因自己而衰败,而另一世的秦国则在太子扶苏的治理下走向鼎盛以来,
每当遇到问题,始皇帝嬴政都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与天幕中那位扶苏太子做比较。
凡是扶苏能够做到的,他嬴政也一定要做到。
这不仅是想证明他并不“逊色”于那个儿子,更是为了挽救原本很可能走向崩溃的大秦江山!
一念及此,嬴政便抬起头,望向身后的廷尉李斯问道:“农家的弟子们,如今到了哪里?”
眼下第三点暂且不谈,先召集农家的众人,让他们着手解决第二点,想办法让百姓能吃饱两顿饭再说。
听闻始皇发问,李斯立刻站出来答道:“据早前地方官吏传回的情报,农家众弟子已抵达南阳郡。”
“目前他们正在联络其他同门弟子,因此前往咸阳的速度稍慢。”
嬴政当即下令:“天幕之事过后,立刻命农家诸弟子即刻入咸阳,分别担任农部六司的职务!”
“至于尚未联络到的农家弟子,由朝廷正式发布诏令,通传天下,让各地农家弟子闻诏后自行赶赴咸阳!”
李斯点头应道:“臣,遵命!”
【许子低声重复着太子扶苏说过的那句话——“活下去,吃饱饭,不受欺负”,忽然觉得,农家所有的主张,也不过是为了实现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。】
【甚至可以说,农家诸多理念的最终目的,其实就是希望百姓能够“活下去,吃饱饭,不受欺负”。】
【有所领悟的许子,决定日后将以这十个字为核心,重新整理农家的思想体系。】
【同时,他也望着太子扶苏,由衷地说道:“你是一位真正合格的储君,称得上是仁德之主。”】
【“只要你始终记得今日所言,将来必将成为一位英明的君王。”】
【“现在,我对秦国百姓的未来,充满希望。”】
【“至少在你的治理下,大秦的百姓能安稳活着,不再忍饥挨饿。”】
【一番感慨之后,许子又看着扶苏问道:“你说‘抗灾荒、防饥馑’这一点,是你完全认同农家主张的原因之一。”】
【“换句话说,你对‘顺应民心、关爱百姓’和‘重农抑商’这两个观点,也有自己的见解?”】
太子扶苏点头回应:“是的,如果站在百姓的角度来看,提倡‘顺应民心、关爱百姓’无疑是正确的,也是必要的。”
【“但如果站在国家与君主的角度,就不能过度地迎合民意、迁就民心。”】
【“否则,国家将被百姓情绪所主导,君主也会被舆论民意所牵制。”】
【“其结果,必然是国不成国,君不成君,国家、君主与百姓都将陷入混乱。”】
许子立刻表示异议:“‘顺应民心、关爱百姓’这样的做法,怎么会被说成裹挟国家、逼迫君主呢?”
【“自古以来就有‘政之所兴,在顺民心;政之所废,在逆民心’的说法,若一个国家的政策得不到百姓支持,违背了百姓的真实需求。”】
【“当百姓普遍抗拒之时,这样的政策又怎能顺利推行?”】
【“所以,国家与君主在制定政策时,理应顺应民意、体恤百姓,如此方能制定出真正得人心、合民意的施政措施。”】
【“如此一来,百姓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并践行这项政策,政策也才真正得以贯彻实施。”】
【太子扶苏微微颔首,旋即又摇了摇头道:“若从道理上来说,许师所言确实有理。”】
【“可若真要在现实中推行,倘若完全依照许师所言行事,恐怕反倒会引发诸多麻烦。”】
【“比如说,第一点:若百姓的民心被别有用心之人操纵,又该如何应对?”】
【许子皱眉道:“民心无形无相,难以捉摸,乃是万民对国家、君王与政令的回应,如何能够加以掌控?”】
【太子扶苏轻叹一声道:“正因其无形无相,才更容易被操控。”】
【“举个例子,有个‘三人成虎’的说法,不知许师是否听过?”】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大秦: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大秦: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