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“我理解父王的用意,秦国从不亏待有功之臣。”】
【“无论是阵亡的百姓,还是因伤致残而离开战场的百姓,该给予的抚恤与补偿,秦国也不会少给他们分毫。”】
【“然而,除此之外,秦国似乎也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。”】
【“秦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,仿佛是一种雇佣交易,秦国提供俸禄与粮饷,换取他们为国征战。”】
【“一旦他们阵亡,或是伤残,秦国便会给出相应的抚恤金,而后,便算两清。”】
【“或许在商君看来,秦国与百姓之间的关系本就如此。”】
【“但我认为,秦国与百姓之间的关系,不应仅限于这般冷冰冰的交易。”】
【“那些为秦国拼死奋战的百姓,不只是百姓,他们更是忠诚于秦国、热爱秦国的子民!”】
【“他们上战场,并非全都只是为了军功爵位所带来的利益。”】
【“也有不少人,是为了保卫家园、抵御外敌而踏上战场。”】
【“是为了不让战火蔓延至秦国本土,才选择奋勇杀敌。”】
【“是为了一圆历代先王、重臣和老秦人心中那大一统的宏愿,才甘愿赴死。”】
【“所以我相信,秦国与他们之间,除了利益之外,更应有一份情感的联结。”】
【“百姓对秦国的忠诚之情,秦国对百姓的体恤之情!”】
【说至此,太子扶苏不由得想起了他先前巡访、慰问过的敢、援、木等老兵,见到他时那激动的模样。】
【轻轻叹息了一声,扶苏继续说道:“前些日子,我奉父王之命前去慰问那些孤苦的老兵,有一幕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。”】
【“当我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,讲出他们何时从军,杀敌多少,又因何伤退伍时,他们一个个都激动得落下泪来。”】
【“对于他们来说,我带来的那些慰问品其实并不重要。”】
【“甚至有老兵不愿接受,最后我只能以‘若不收下,父王定要责罚于我’为由,他们才勉强收下。”】
【“真正让他们感动的,是我代表秦国、代表父王去探望他们的这一行为。”】
【“这代表着秦国没有忘记他们,他们曾为国家所付出的一切,从未被遗忘!”】
【“因此,我认为我们在给予阵亡将士、退伍老兵基本的抚恤与补偿之外,还可以为他们做点别的。”】
【“比如:一份荣誉,一份彰显他们曾为秦国浴血奋战的荣誉!”】
【“一份证明秦国不曾忘记他们付出的荣誉!”】
【“一份象征着秦国以他们为荣,感激他们为东出、强秦、统一天下所作努力的荣誉!”】
【“这份荣誉,也不必用多么贵重的器物来承载,哪怕只是一块刻有他们功绩的木牌,也足矣。”】
【“这样的花费,对秦国而言微不足道。”】
【“但它所能带来的,却是百姓对国家更深的热爱,对君王更坚定的忠诚。”】
【“更能激励更多秦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,无所畏惧。”】
【听完太子扶苏的一番话,秦王嬴政陷入沉思。】
此时,天幕下的秦王嬴政,同样也陷入了沉思。
不得不承认,有时候太子扶苏看得确实比旁人更透彻。
在商君的体系中,秦国与百姓之间,就是“你出命,我出粮”。
什么家国情怀?什么君民情深?
这些在法家眼中,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,法家不谈这些,也不靠这些治国。
即便要谈,法家也是一五一十、明码标价地谈。
你说百姓爱国?
你获得一级公士爵位,我赐你俸禄五十石、田地一顷、宅院一处、仆役一名,这还不能换来你对国家的忠诚?
你说什么爱民之心?
你获得一级公士爵位,我赐你俸禄五十石、田地一顷、宅院一处、仆役一名,这样还不足以体现我对你的诚意?
在法家的立场来看,那些高谈阔论所谓爱国之心、爱民之心的人,心里都不怀好意!
他们是把百姓当傻子来哄骗!
是只想让百姓卖命,却不肯给予实际好处的虚伪之辈!
当然,这里法家就不再点名道姓了。
而法家则不一样,虽然他们也希望百姓出力,但至少他们会兑现实实在在的回报。
不论给得多还是少,但法家一定会给!
所以在面对法家讲利益、儒家讲仁义时,百姓往往更愿意选择法家。
因为仁义道德填不饱肚子,而实际利益却能让人吃饱穿暖。
而天幕上的太子扶苏,也不是那种只想百姓拼命,却不肯回报的虚伪之人。
扶苏的设想,是在法家军功爵制度的基础上,
再加上一层儒家的温情关怀,为那些无法获得军功爵的士卒提供一份额外的敬意。
让那些阵亡的将士,以及因伤致残而退出战场的士兵,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没有被忽视,自己的牺牲不是无意义的。
让他们对秦国产生更深的归属感,也更加忠诚于秦国,坚定地支持国君!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大秦: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大秦: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