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太子身着粗布麻衣,如同寻常百姓,众人虽觉诧异,却未显露出过多惊讶。
秦之官吏素来以严谨务实着称,行事依律、听令而行。
上自秦王,下至黎民,皆奉法守令,这便是自商君变法以来形成的风气。
身为长于宫廷的太子扶苏,自幼耳濡目染,亦继承了此种作风。
他未作寒暄,直接开口道:“敢,家在何处?带孤前去。”
此言一出,县令、县丞、县尉皆略感意外,但仍旧遵循官场之道——上有所命,下无所问。
三人对视一眼后,县令躬身答道:“请殿下随臣等前来。”
言罢,三人便在前方引路,神色恭敬。
太子随即走下马车,选择步行入城。
蒙恬紧随其后,手按剑柄,寸步不离;章邯则立于左侧,随时听命。
其后,少府随行之人押送着米粮、盐油等慰问之物,亦步亦趋地跟随其后。
约行两刻钟,众人方才抵达此行首站——孤寡老卒敢之家。
县令来到一幢略显破旧的木屋前,抬手敲门,高声喊道:“敢,开门!”
“太子殿下亲自前来探望你,快开门!”
片刻之后,一名独臂老者缓缓开门,目光落在熟悉的县令身上,神色微怔。
却见县令竟立于一名年幼孩童身旁,陪侍而立,敢一时茫然无措。
县令见状,连忙提醒道:“这位,乃是太子殿下。”
敢虽未见过太子,但既县令如此说,眼前之人自是真太子无疑。
他连忙欲行礼,却被太子扶苏抬手止住:“卿曾为秦征战多年,虽未封爵,然功不可没,无需多礼。”
扶苏此言一出,敢一时不知所措,只得转头望向县令求助。
太子亦随之看向县令。
县令无奈,只得对敢言道:“太子既已开口,你便不必拘礼。”
听此,刚方才放下心中执念,太子随即微微一笑:“可否入内一叙?”
敢如梦初醒,连忙退开让道:“请进,请进。”
众人入屋落座后,敢神情仍显拘谨。
毕竟,这是他此生头一回见到太子,那位未来的秦王,竟亲临寒舍。
然而,当太子扶苏言明此行乃代秦王而来,专为慰问昔日为秦出力的老卒时,感心中的拘束顿时消散。
他难以置信地望着太子,声音微微颤抖:“殿下之意是……陛下还记得我们,特地遣殿下前来探望?”
【太子扶苏抬眼望着敢,低声诵读道:“敢,芷阳县人,昭襄王四十一年从军,经历大小战事共十六次,奋勇斩敌二十七人。”】
【“后于庄襄王三年,随蒙骜将军讨伐魏国,虽斩获三人,但不幸失去一臂,遂退伍返乡。”】
在简要回顾了敢的军旅生涯之后,太子扶苏语气温和地说道:“陛下没有忘记你们,我也没有忘记你们,大秦从未将你们遗忘!”
这几句朴实无华的话语,瞬间令这位在战场上失去臂膀都未曾落泪的老兵忍不住泪流满面。
他没有被遗忘!
秦王还记得他!
太子也还记得他!
大秦始终都记得他!
……
秦皇嬴政凝望着天幕上那位泪眼婆娑、口中喃喃念着“秦王还记得我,大秦还记得我”的老卒,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愧疚。
天幕中的“秦王嬴政”,真的还记得这些老兵吗?
设身处地地想,嬴政知道,现实中的自己恐怕早已将他们淡忘了。
但这又如何?
即便天幕中的嬴政已将他们遗忘,可太子扶苏却记得,并且以秦王之名亲自巡视、慰问了他们。
这就足以向如敢一般的秦军老卒表明:他们曾为大秦所付出的一切,并未白费。
秦王未曾忘记他们,大秦也未曾遗忘他们。
仅凭这一点,便足以让敢这样的老卒心生慰藉。
倘若未曾看到天幕,未曾看到太子扶苏亲自前往慰问那些为大秦征战一生的老兵,嬴政或许也不会特意去回想这些人。
因为他过去站得太高,看得太远,几乎未曾俯身关注过这些默默无闻的黎民与老兵。
但现在,他看见了。
更关键的是,不只是他看见了,全天下的人都看见了。
在这种情况下,若他无动于衷,那就实在说不过去了。
“王翦、李斯。”
嬴政语气平静地唤道。
“臣在!”
武成侯王翦、廷尉李斯立即出列应声。
“将秦国各郡县中孤寡老人的名册整理出来,准备相应的慰问物资,由少府拨款支应。”
说至此,嬴政回身看了一眼扶苏、将闾、高以及其他几位公子,继续说道:
“再由诸位听政公子代朕前去巡视、慰问。”
嬴政原本打算只让扶苏一人负责此事,但既然之前已言明要给予诸公子公平的机会,便索性一视同仁,让所有听政公子共同参与。
如此,每位公子负责三至五个郡县,便可从中观察诸公子的作为与表现。
扶苏、将闾、高等几位公子闻言一愣,随即反应过来,或神情肃穆,或面露欣喜,齐声应道: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大秦: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大秦: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