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谷鸟不知疲倦的鸣叫中,麦种在湿润的泥土里悄然孕育。不过十来天的功夫,原本褐色的田垄上便星星点点地冒出了一层柔嫩的、鹅黄色的新绿。
麦苗出齐了。
社员们看着这片象征着希望的新绿,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春播最紧要的一关算是过去了,接下来就是间苗、除草、看护,等着麦苗拔节、抽穗。
伊拉也跟着大人们下地间苗。就是将过于密集的麦苗拔掉一些,让剩下的苗有足够的空间和养分生长。这活儿需要细心和耐心,伊拉小手灵巧,倒是干得不错。
她一边间苗,一边仔细观察着麦苗的长势。大部分麦苗看起来都差不多,纤细、嫩绿,但仔细看,又能发现些微差别。有的叶片更宽厚些,绿意更深;有的则显得瘦弱,颜色也偏黄。
她的心思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后院那几盆“实验麦苗”。
每天清晨起来,她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给那几盆宝贝浇水,仔细观察它们的动静。那些被她精心挑选出来的饱满麦粒,似乎并没有立刻展现出什么非凡之处,也是和其他麦苗一样,怯生生地探出嫩芽。
但伊拉并不气馁。她知道,植物的生长需要时间,差异往往是在后期才逐渐显现的。她找来一根小木棍,在上面刻上刻度,开始每天测量记录几盆麦苗的高度、叶片数量。她甚至还尝试着给其中一盆浇了点稀释的、腐熟过的尿液(这是她根据积肥知识想到的“简易肥”),想看看会不会有不同。
王秀娟看到女儿对那几盆麦苗如此上心,又是量又是记,还偷偷浇“肥水”,觉得好笑又无奈:“俺的傻闺女哟,那几棵苗苗还能让你看出朵花来?白费那心思!”
伊拉却认真地说:“娘,报纸上说,好种子加好伺候,就能长更好。我试试。”
“行行行,你试吧,别把苗烧死了就成。”王秀娟只当孩子玩闹。
伊拉不仅记录自家盆里的,每次下地,她还有意识地观察大田里麦苗的情况。她发现,即使是同一块地,麦苗的长势也有细微差别。向阳的、地势高的地方苗壮一些,低洼处则稍弱;地头地尾因为耕作可能粗放些,苗情也不如地中间。
这些观察让她意识到,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太多了,种子只是其中之一。土壤、水分、光照、管理……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差异。想要得出可靠的结论,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变量。
可她目前的条件,只能进行最粗糙的对比。但这并没有打消她的热情。她依旧每天乐此不疲地测量、记录,在本子上画下简单的生长曲线图——当然,是经过“土味”伪装,看起来更像小孩子涂鸦的图表。
【坚持进行农业观察与原始数据记录,培养初步科研思维与耐心。奖励积分+20点。】
【宿主当前积分:1448点。】
这天下午,伊拉正在地头休息,看着绿油油的麦田出神。生产队长和公社下来的技术员一边查看着苗情,一边从地那头走过来。
“……总体出苗率还行,就是瞧着有点细弱,后期肥得跟上。”技术员说道。
“是啊,今年粪肥沤得足,就看后面老天爷赏不赏脸了。”队长回应着。
两人走到近前,看到了坐在田埂上的伊拉。技术员认得她,笑着打招呼:“哟,小伊拉同志,看麦苗呢?又琢磨啥呢?”
伊拉站起来,拍了拍屁股上的土,指着眼前的麦田,用孩子气的语言问道:“技术员伯伯,为啥这边的苗苗绿,那边的苗苗黄呢?都是一个娘(指同一批种子)生的呀?”
技术员被她这比喻逗笑了,蹲下身看了看,解释道:“这跟地方有关系。你看这边地势高,排水好,日照足,苗就长得壮实。那边低洼,可能之前下雨积水了,土温低,苗就弱些。就跟人一样,住的地方不一样,身子骨也不一样嘛。”
伊拉恍然大悟状:“哦!地方不一样!那……要是都给好地方,好饭吃,是不是都能长壮?”
“理论上是这样,但地总有肥瘦,难都一样啊。”技术员感慨道。
队长在一旁插话:“拉拉,你后院那几盆‘金疙瘩’苗咋样了?比你爹种地还上心呐!”他把伊拉搞“实验”的事当笑话讲给技术员听。
技术员听了倒没笑话,反而有些兴趣:“哦?小伊拉还自己种了盆麦子?为啥呀?”
伊拉心里一动,这是一个解释的好机会。她装作不好意思的样子说:“俺……俺就想看看,挑最胖的种子种下去,好好浇水,能不能结出更胖的穗子……报纸上好像说过……好种子能多打粮……”
技术员眼睛亮了一下,赞许地点点头:“想法很好啊!小同志很有科学头脑嘛!这就是选种的重要性!不过啊,光种子好还不够,还得会种会管。你这盆里和大田里条件不一样,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。真想搞明白,得在大田里划出小块地,用同样的法子种,同样的肥水管理,最后看产量对比,那才更有说服力!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