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风一日紧过一日,卷落了树上最后几片顽强的枯叶,带来了明显的寒意。田里的活计基本结束,生产队进入了农闲时节。人们开始猫冬,修补农具,准备过冬的柴火,日子节奏明显慢了下来。
伊拉后院的小药圃,在经历了最初的蓬勃后,生长速度也慢了下来。紫苏和薄荷还算耐寒,保持着绿意,但显得有些瑟缩。金银花扦插苗和蒲公英则几乎停止了生长,进入了休眠状态。伊拉每天依旧会去看一看,浇少量水,但不再期待它们能有什么变化。她知道,万物生长自有其时,急不得。
天气冷了,户外活动减少,来找“小拉拉大夫”看小毛病的人也少了些。伊拉有了更多的时间待在家里,围着火盆,继续她的“报纸学问”。
她的识字量和书写能力在这段时间里突飞猛进。那本带格子的写字本已经快写满了,字迹虽然依旧稚嫩,但横平竖直,结构清晰,已经能很工整地抄写大段的文章,甚至还能模仿着报纸上的语气,写几句简单的日记式的流水账,记录天气、吃了什么、药圃的变化等等。
王秀娟和伊爱国看着女儿写字,已经从最初的惊奇变成了如今的习惯和骄傲。家里那点有限的带字的东西——几张旧报纸、一本撕得差不多了的手册、甚至伊爱国那张“先进生产工作者”的奖状,都快被伊拉翻烂了。
【持续进行读写练习,语言文字掌握度显着提升。奖励积分+15点。】
【宿主当前积分:458点。】
积分稳步增长,但伊拉心里却隐隐有些焦虑。家里的“知识来源”快要被她榨干了。李大夫那里的书虽然可以看,但毕竟不方便天天跑去公社。她渴望接触到更多、更系统的知识。
就在这个时候,生产队的大喇叭响了。
通知的内容让整个生产队都躁动了起来——公社要办冬季扫盲班了!
要求每个生产队都必须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壮年文盲、半文盲参加,鼓励妇女和年轻人积极报名,甚至也欢迎有条件的老人和孩子去旁听。地点就在公社小学的空教室,时间从冬至后开始,到开春前结束,每天晚上学习两小时。
扫盲班!伊拉的眼睛瞬间亮了。这可是官方组织的、系统学习文化的机会!
但很快,她又听到了通知的后半部分——名额有限,优先安排青壮年劳动力,而且……要交一点书本费和灯油费,虽然不多,但也要五毛钱。
五毛钱,对很多家庭来说,是需要掂量一下的。尤其是在这农闲没多少工分进账的时候。
晚上,伊家饭桌上的话题自然围绕着扫盲班。
伊爱国咂摸着嘴:“扫盲班是好事啊,认字总比当睁眼瞎强。就是这钱……还得跑去公社,大冬天的,冷飕飕的。”
王秀娟也有些犹豫:“是啊,咱家就爱国你认得几个字,我还不如多纳几双鞋底实在。拉拉倒是该去,可她才六岁,人家能收吗?再说晚上来回也不安全。”
奶奶在一旁念叨:“女娃子,认那么多字干啥,以后还不是别人家的人……”
伊拉安静地听着,心里急得不行。她必须去!这是她目前能接触到系统教育最直接的机会!
她放下筷子,看着父母,眼神无比认真:“爹,娘,我想去。我认得字,去了能学更多。晚上冷,我不怕。路不远,我能走。钱……我从稿费里出。”
她提到了一元五角稿费里剩下的那点钱。那笔钱大部分买了肉和邮票,但应该还剩一点。
王秀娟和伊爱国愣住了。他们没想到女儿态度这么坚决。
伊爱国看着女儿那双渴望的眼睛,想起女儿这半年来的惊人变化,想起她趴在炕上写字的小小身影,心里一软,又一横。
“去!为啥不去!”伊爱国声音洪亮,“俺闺女是读书的料!五毛钱算啥!爹给你出!晚上爹送你去接你!就这么定了!”
王秀娟见丈夫拍了板,再看看女儿那瞬间亮起来的小脸,也笑了:“行,你去听听也好,多学点本事。娘晚上给你灌个暖水袋抱着。”
奶奶见儿子媳妇都同意,也就不再说啥了。
【成功争取到接受正规教育机会,明确向学之心。奖励积分+20点。】
【宿主当前积分:478点。】
伊拉心里一块大石落地,喜悦像泡泡一样咕嘟咕嘟冒出来。
报名很顺利。生产队长听说伊拉要去,不但没因为年龄小拒绝,反而很支持:“爱国家闺女要去?好事啊!给咱队里娃娃们带个好头!说不定以后也能写文章登报呢!”显然,伊拉“小才女”的名声起了作用。
交钱领了本薄薄的《农民扫盲识字课本》和一支新的铅笔,伊拉像捧着什么宝贝一样回了家。
课本虽然简陋,只是最基础的汉字和简单的句子,比如“人口手”、“山水田”、“工人爱工厂,农民爱种地”之类,但对伊拉来说,却意义非凡。这是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门票。
开课那天傍晚,伊拉早早吃了饭,穿上最厚实的棉袄,怀里抱着暖水袋,手里紧紧攥着新课本和铅笔。伊爱国推着自行车,准备送她去公社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