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自然符合朱由检的预期,袁崇焕要是不愿意干,那还得换其他人去背这个黑锅。
要么就得自掏腰包(他显然没这个能力),或者……就只能像历史上那样,不断向朝廷哭穷,但如今皇帝已明言不再保证。
圣旨以六百里加急发出,直送宁远。
可以想见,袁崇焕接到这份充满信任与压力的旨意时,心情将是何等的复杂。
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全权,却也背上了一个沉重的财政包袱。
随着圣旨而去的,还有朱由检让人整理出来的军、政改革条款。
这些倒不是圣旨,没有要求袁崇焕必须这么办,只是作为他开源节流的一个建议。
倒也没有逼人太甚,还给他留了一条口谕:原则上希望他可以跟朝廷一起共度时艰,但要是真觉得事不可为,可以尽早向朝廷提出辞呈,皇帝会理解他的…。
朝会之后,朱由检单独留下了户部尚书毕自严和皇家银号总办王承恩。
“毕爱卿,辽东饷银,日后拨付需更加谨慎,数额按旧例,但时间可稍作拖延,看看袁崇焕如何应对。”
“王承恩,皇家商行日后若与辽东有贸易往来,需格外注意,既要遵循商贾之道,亦需暗中记录,随时禀报。”
他既要放权考验袁崇焕,也要留有后手,密切关注辽东的财政动向,以防失控。
便在此时,春闱放榜。
新科进士的名单呈送御前。
朱由检仔细浏览,注意到其中不乏一些历史上留有清名或干才之声者。
他特意将几个名字圈出,对侍立一旁的刘鸿训道:“这些新科进士,可酌情外放知县,或观政六部,多加观察。尤其是派往河南、北直隶等处的,需关注其对新政之态度与实干之能。”
他要利用这次科举,不仅仅是为朝廷补充官员,更是要暗中观察、筛选一批可能支持他改革路线的年轻官员,为未来更深层次的变革储备人才。
江南的消息也随之而来,李代民在软(皇家商行利益诱惑)硬(锦衣卫铁腕打击)兼施之下,终于迫使大部分松江士绅接受了清丈田亩的现实。
虽然过程依旧充满扯皮和阳奉阴违,但毕竟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。
王承恩筹备的江南商号分号也已挂牌,皇家肥皂、白糖等物一上市,便因其新奇与优良引得富户争购,展现出了巨大的利润潜力。
这无疑让一些观望的士绅看到了另一条“钱途”。
朱由检站在乾清宫的舆图前,目光从科举榜单移到江南,再移到那被赋予了巨大自主权却也背负了沉重枷锁的辽东。
他没等来袁崇焕的辞呈,看样子袁崇焕还“乐在其中”?
他喃喃自语:袁崇焕,历史上都说你是因为崇祯的猜忌,才让你发挥不出来自己的才干。
那么现在我现在给你放权,看你能折腾出什么样的浪花来…。
喜欢大明日不落帝国:我能辨忠奸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大明日不落帝国:我能辨忠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