边关的警讯如同悬顶之剑,催促着朱由检加速帝国的蜕变。
他深知,仅靠节流与抄家绝非长久之计,必须开辟稳定而丰沛的财源,方能支撑庞大的军事改革与边防开支。
在召见心腹臣工的御前会议上,他明确提出了“开源强兵,固本培元”的新方略。
“虏骑环伺,然我大明绝不能困坐愁城。”
朱由检目光扫过李邦华、刘鸿训、毕自严以及垂手恭立的王承恩。
“内帑虽因抄没暂丰,然坐吃山空。朕意已决,开源之事,需多管齐下。”
他首先看向王承恩:“大伴,皇家商行筹备如何?”
“回皇爷,商行架子已然搭起,只是尚未寻得稳当营生。”王承恩恭敬回答。
“营生?”
朱由检嘴角微扬,从御案下取出一个木匣,打开后,里面是几张写满字迹和简单构图的宣纸。“此乃朕偶得之奇技巧思,或可一试。”
众人好奇望去,只见纸上写着“肥皂制法”、“玻璃烧制新法”、“白糖脱色精炼术”、“新式织机改进图说”等字样,并配有简单示意图。
这些都是朱由检凭借前世记忆,整理出的相对容易实现且利润丰厚的技术。
“此等之物,若能量产,于国于民,皆有大益。着皇家技术研究院立即依此立项,由徐光启、宋应星总领,集中巧匠,尽快试制成功,形成定式。”
“成功后,所有配方、工艺由皇家商行专营,严禁外泄!所得利润,五成归内帑,三成反哺研究院,两成用于商行扩张。”朱由检下达了明确的指令。
他要用技术垄断,打造一只下金蛋的鸡。
当然,不可能永久垄断,那不现实也对国家发展不利,只要能撑过最近几年的黑暗期即可。
“陛下圣明!此等奇物若成,必能牟取巨利,充盈国用!”
毕自严作为户部尚书,对开源之道最为敏感,立刻看到了其中巨大的财政潜力。
“然,此类工坊需集中管理,以防技术流失。可在西山择地,设立‘皇家匠作苑’,专司生产。”李邦华补充建议道。
“准!”朱由检点头,此事便定了下来。科技的降维打击,即将从军械领域延伸到民用市场。
下一步,也要找机会颁布《专利法》,以鼓励民间的发明创造。
紧接着,朱由检将目光投向了南方,那片富庶却也是财税难题根源的土地。
“刘爱卿,李爱卿,”
他看向两位阁臣,“河南卢象升清丈田亩、试行新法,虽有阻力,然已初见成效。可见,革除积弊,非不能也,实不为也!”
“江南乃财赋重地,然官绅优免过滥,投献成风,国库所得,十不存五。长此以往,非国家之福。”
李邦华与刘鸿训闻言,神色皆是一凛。
他们知道,陛下这是要将改革的刀子,挥向最难啃的骨头了。
“朕意,择南直隶松江府、浙江嘉兴府两地,秘密试行‘摊丁入亩’与‘官绅一体纳粮当差’!此事非同小可,需派一刚正果敢、熟知民情之重臣前往督责。”
朱由检的声音带着决绝。他知道这必然触动江南士绅集团的逆鳞,但在边患日亟的当下,他必须冒险一搏,扩大税基。
“陛下……此事牵涉甚广,恐激起江南士林反弹……”刘鸿训面露忧色。
“朕知道!”
朱由检打断他,“故而需秘密进行,徐徐图之。先以清丈田亩为名,摸清底数,再行新法。”
“人选……朕看原应天巡抚,现挂冠在家的李代民可当此任。着其即刻起复,为钦差,总督南直隶、浙江清丈田亩、试行新法事,赐密旨,许其临机专断之权!”
他选择了一位并非东林核心、且忠诚度较高的能臣,以期减少阻力。
安排完江南这步险棋,朱由检最后将目光投向了浩瀚的海洋。
“毕爱卿,东南海疆,市舶司现状如何?岁入几何?”
毕自严略一思索,奏道:“回陛下,福建月港虽开海禁,然管理混乱,走私猖獗,加之红毛番与海盗郑芝龙等势力盘踞,朝廷所得关税,实不及海上贸易利润之十一。”
“十一?”朱由检冷哼一声,“万里海疆,岂容他人酣睡?巨利之源,岂可拱手让人?”
他站起身来,走到舆图前,手指点向东南沿海:“传旨,于福建泉州、浙江宁波,设‘皇家海事局’,直属内帑,与市舶司并行而权在其上!”
“招募沿海熟知水性之良民,筹建‘皇家船厂’,仿制、改进泰西及郑氏大型海船。”
“同时,以皇家商行之名,组建远洋船队,尝试与南洋诸国、乃至泰西商人直接贸易,生丝、瓷器、茶叶,乃至日后工坊所出新物,皆可出海!所得利润,参照商行旧例分配。”
这是一项更为大胆的计划,意味着朝廷将不再满足于收取有限的关税,而是要亲自下场,参与利润最丰厚的远洋贸易,并与郑芝龙等海上势力展开竞争。
“陛下,郑芝龙势大,若其不满……”王承恩有些担忧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大明日不落帝国:我能辨忠奸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大明日不落帝国:我能辨忠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