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们跟朕谈祖制?好!朕就跟你们谈谈祖制!”
朱由检声音冰冷,“太祖高皇帝创立卫所,是为养兵百万而不费百姓一粒米!成祖文皇帝五征漠北,靠的是将士用命,武备精良!而不是靠喝兵血、吞空饷、制劣械来‘维系人心’!”
“如今国势艰难,辽东建奴虎视,陕西流寇蜂起,国库空虚到了极点!”
“尔等身为国朝勋戚,与国同休,不想着如何为国分忧,反而在此为一己私利,联合施压,阻挠朕整顿军政,清除蠹虫!”
“这就是尔等所谓的‘忠君体国’?这就是尔等理解的‘祖制’?!”
这一番斥责,如同雷霆炸响,震得众人心神俱颤。英国公张维贤面露愧色,缓缓低下头。忻城伯赵之龙脸色铁青,却不敢再言。
朱由检见火候已到,语气稍稍缓和,但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:“朕知道,清查田亩、整顿京营,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。但朕此举,非为与勋戚宗室为敌,恰恰是为了保全大家,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能够延续下去!”
他走回御座,沉声道: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若流寇打破京城,若建奴入了关,诸位觉得,你们那些田产、铺子,还能保得住吗?你们项上人头,还能保得住吗?”
“前宋靖康之耻,徽钦二帝及宗室百官命运如何,诸位难道忘了不成?!”
这最后的反问,如同重锤,狠狠敲在每个人心上。一想到可能的悲惨下场,不少人冷汗涔涔。
“朕可以明确告诉诸位,”朱由检给出了最后的定心丸和警告,“整顿,势在必行!”
“但朕也会酌情考量,对于主动配合、率先捐输、约束族人的,朝廷不会忘记其功劳。”
“对于一心为国、并无劣迹的,朕亦会保全其富贵。”
“然,若有谁阳奉阴违,暗中阻挠,甚至与乱臣贼子勾结……”
他目光如电,再次扫过众人,特别是在成安伯之子等人脸上停留片刻,“那就休怪朕,不讲情面,不念旧情了!大明律法,不是只给平民百姓准备的!”
软硬兼施,恩威并济。
一番连消带打,既驳斥了他们的无理要求,阐明了改革的必要性,也画出了红线,给出了出路,更用最残酷的后果警示了所有人。
殿内一片寂静,方才联合施压的气势早已荡然无存。
英国公张维贤率先躬身:“老臣……老臣愚钝,陛下深谋远虑,老臣拜服。英国公府,愿率先响应朝廷号令。”
他知道,此时表态,方能争取主动。
有人带头,其余勋贵宗室也纷纷躬身表态,虽未必全然心服,但至少在明面上,不敢再公然反对。
“如此甚好。”
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,“京城未靖,诸位先回府安抚家人,静候朝廷安排吧。”
打发走了这群勋贵宗室,朱由检长长舒了一口气,背后亦微微见汗。
与这些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集团交锋,丝毫不比应对魏忠贤轻松。
司礼监值房内,魏忠贤听着心腹太监的急报,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得意笑容。
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进行,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“成功”。
他仿佛已经看到小皇帝惊慌失措、被迫向他求助的场景。
“去,告诉外面那些大臣,就说京营骤变,情势危急,请他们稍安勿躁,厂公正在竭力安抚,定会保京城无恙。”
魏忠贤慢条斯理地吩咐道,他要借此机会,再次向所有人展示,谁才是这京畿之地真正的定海神针。
然而,与他预想的完全不同,乾清宫内,气氛虽然凝重,却并无丝毫慌乱。
朱由检早已通过陆青岩的密报,实时掌握着骚乱的进展。
当骚乱初起时,王承恩曾面露焦急,建议立刻调派皇宫侍卫加强戒备,甚至提请关闭宫门。
但朱由检抬手制止了他,语气异常冷静:“慌什么?不过是些乌合之众,被人利用的蠢货罢了。传朕旨意:皇宫各门照常开启,侍卫按班值守,不得擅离,更不得表现出任何惊惶之态!朕倒要看看,他们有没有胆子冲击皇城!”
他这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,瞬间感染了乾清宫内的所有内侍和侍卫,原本有些浮动的人心迅速安定下来。
“陛下,李侍郎那边……”王承恩还是有些担心李邦华的安危。
“李邦华在兵部衙门内,衙门墙高门厚,乱兵一时半会儿攻不进去。况且,他们的目标不是李邦华本人,而是想制造混乱,逼朕妥协。”
朱由检洞若观火,“陆青岩的人呢?证据搜集得如何了?”
“回陛下,陆青岩刚传来消息,他们的人混在乱兵中,已确认多名带头闹事的军官身份,并录下了他们煽动、指挥的言论。
其中几人,与侯国兴麾下掌班太监的秘密接触,也被暗中记录了下来。
此外,乱兵中混入的地痞,其与某些城狐社鼠的头目联系,也被顺藤摸瓜,找到了线索,背后似乎也隐约有崔呈秀家人的影子。”王承恩快速回禀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大明日不落帝国:我能辨忠奸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大明日不落帝国:我能辨忠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