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二媳妇那句石破天惊的指认,像一滴冷水落进了滚油锅,瞬间炸开了锅。
所有人的目光“唰”地一下,从林婉清身上移开,齐齐聚焦在面色惨白的张婆子身上,继而又有好事者伸长了脖子,在人群里搜寻那“试图悄悄溜走的身影”——正是平日里与张婆子交好、惯会搬弄是非的王婶子。
张婆子脸上的得意和恶毒瞬间凝固,转而涨成了猪肝色,她尖声叫道:“李二家的!你血口喷人!你刚生了孩子气血两虚,眼花看错了!一块破蓝布,满大街都是,怎就一定是刘寡妇的?!”
李二媳妇虽然虚弱,却紧紧攥着丈夫的手臂,眼神异常坚定:“张婆婆,我不会看错!那布角上绣了个小小的‘平安’结,是刘寡妇独有的手法,说是给她那未出世的孩子祈福的!前几天在河边洗衣时,她还拿出来看过,我当时就在旁边!”
这一下,细节对上了,人群中的议论声更大了。里正的眉头锁得更紧,他威严地扫视一圈,喝道:“都闭嘴!王婶子,你躲什么?出来说话!”
那王婶子被点了名,哆哆嗦嗦地站出来,眼神闪烁,不敢看里正,更不敢看张婆子。
林婉清心中雪亮,张婆子定然是知晓刘寡妇的隐情,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弄来了这婴儿,再伙同王婶子设下这个一石二鸟的毒计,既能除掉自己这个不听话的学徒,又能帮刘寡妇(或是逼刘寡妇)处理掉这个“孽种”,甚至可能还想从中牟利。
她抱着怀中呼吸渐渐平稳的婴儿,上前一步,对里正深深一福,声音平和却清晰地说道:“里正大人,眼下真相未明,但婴儿无辜。他气息刚稳,急需一个温暖洁净的所在和奶水喂养。可否先请一位有奶水的婶子帮忙照看一二?至于这婴儿来历,以及民女是否如张婆婆所言行为不端,但凭大人明察。若大人需要验看,民女随时可请稳婆查验清白。”
她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,既顾全了婴儿的性命,又将主动权交还给里正,显得坦荡又识大体。与张婆子的气急败坏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里正看了看她怀中那个小脸不再青紫、正微微咂嘴的婴儿,又看了看一脸正气凛然的林婉清,再瞥一眼脸色变幻不定的张婆子和王婶子,心中已有了几分判断。他沉吟片刻,开口道:“林家丫头言之有理。赵家的,你奶水足,先把这孩子抱回去照看着。”
一个敦厚的妇人应声出来,小心地从林婉清手里接过了婴儿。
里正又看向张婆子和王婶子,语气严厉:“至于你们二人,随我去见刘寡妇,当面对质!若真有构陷之徒,本里正绝不容情!林氏,你也一同前来!”
一行人各怀心思,举着火把,朝着镇西头刘寡妇家走去。夜色深沉,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荡,气氛压抑。
林婉清默默跟在里正身后,心中并无多少脱困的喜悦,反而沉甸甸的。刘寡妇……一个刚刚丧夫、又可能面临失节指责的可怜女子,等待她的会是什么?张婆子在这件事里,到底扮演了多么丑恶的角色?
到了刘寡妇家那间更加破败的茅屋前,只见门扉虚掩,里面黑灯瞎火,寂静无声。
里正让人敲了半天门,也无人应答。他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,让人强行推开门,火把照亮屋内——家徒四壁,炕上被褥凌乱,却空无一人。角落里,散落着几件旧衣,灶台冰冷,显然已有多日未曾生火。
“人呢?”里正厉声问左右邻居。
一个胆大的邻居探出头来,小声道:“回……回里正大人,刘寡妇……好像前天夜里就悄悄走了,没听说去哪儿了……我们只当她是回娘家了……”
刘寡妇失踪了!
这个结果,出乎所有人的意料。张婆子先是一愣,随即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,立刻喊道:“大人!您看!定是这刘寡妇自己做下丑事,生了野种没脸见人,丢下孩子跑了!这跟老婆子我可没关系啊!林婉清捡到孩子是事实,谁知道她是不是跟刘寡妇有勾结……”
“够了!”里正怒喝一声,打断张婆子的胡搅蛮缠。刘寡妇失踪,死无对证,张婆子和王婶子完全可以推个一干二净。但今晚这场闹剧,孰是孰非,他心里已然明了。
他冷冷地看着张婆子:“张氏,你身为稳婆,不想着积德行善,却搬弄是非,构陷学徒,险些酿成大祸!今夜之事,即便刘寡妇不在,你也脱不了干系!罚你三个月内不得操持接生事宜,闭门思过!若再犯,必将你逐出本镇!”
张婆子如遭雷击,三个月不能接生,等于断了她的主要生计!她腿一软,瘫坐在地,哭天抢地起来,却被里正带来的壮丁架起拖走。王婶子也吓得面无人色,连连讨饶,被呵斥着赶回了家。
里正又看向林婉清,目光复杂。这个丫头,临危不乱,心思缜密,更有一手起死回生的医术(或者说技?)。他放缓了语气:“林家丫头,你受委屈了。这孩子……暂且由赵家抚养,官府会张贴告示寻其亲人。你,好自为之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古代第一助产士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古代第一助产士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