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后的阳光透过音乐工作室的落地窗,在木质地板上洒下细碎光斑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咖啡香,混合着琴弦振动后的余韵,格外治愈。杨昊轩坐在编曲台前,面前的两台专业电脑屏幕亮着编曲软件界面,密密麻麻的音符轨道铺展开来,鼠标指针在屏幕上灵活跳动,反复调试着《但愿人长久》的电子间奏音色。
桌角放着张亚东新专辑的筹备清单,上面清晰标注着十首歌曲的分配——七首改编、三首原创,每首歌后都附了张亚东手写的风格建议,字迹干练利落。最上方的《但愿人长久》旁,特意画了个星号,标注着“优先打磨,突出融合感”,这是两人昨天开会时敲定的首支攻坚曲目。
“咚咚咚”,敲门声轻响,张亚东推门进来,手里拎着两杯热美式,将其中一杯放在杨昊轩桌前,目光落在屏幕上的音符轨道,笑着问道:“怎么样,电子元素的衔接顺不顺?我总觉得原曲的古典韵味不能丢,电子音得收着点用。”
杨昊轩抬手揉了揉发酸的眼睛,抿了口热美式,咖啡因顺着喉咙滑下,瞬间驱散了些许疲惫,他指着屏幕上的轨道解释:“我试了三种合成器音色,最终选了偏柔和的垫音,在古筝前奏结束后慢慢切入,不会抢戏。副歌部分打算用双声和声托底,男嗓走低沉叙事,女嗓飘高音哼唱,和电子间奏呼应。”
说着,他点开预览键,悠扬的古筝前奏缓缓流出,音色温润婉转,带着古典诗词的韵律;前奏尾声,轻柔的电子垫音悄然融入,像月光洒在水面的细碎波纹,不突兀却添了层次感;主歌响起,杨昊轩提前录制的男嗓低沉醇厚,将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的怅然演绎得淋漓尽致;副歌部分,清亮的女嗓骤然升起,与男嗓交织,搭配着电子音的轻颤,瞬间让旋律有了古今碰撞的惊艳感。
旋律结束,工作室里陷入短暂安静,张亚东指尖轻轻敲击桌面,眼神里满是认可,点头道:“这个方向对了,既保留了原曲的魂,又加了新东西,双声和声的设计太点睛了。尤其是副歌女嗓起来的时候,那种跨越时空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。”
他俯身凑近屏幕,指着电子间奏的某一段:“这里的音色可以再亮一点,不用太厚重,稍微带点空灵的质感,和古筝的余韵衔接会更自然。还有结尾,别用电子音收尾,回归古筝单音,落得干净些,留有余味。”
杨昊轩认真记下建议,指尖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,调整着电子音色的参数,嘴里同步回应:“明白,空灵质感的话,我换个泛音合成器试试,结尾古筝单音收尾,呼应开头,形成闭环。”
张亚东看着他专注的侧脸,眼底闪过一丝欣慰。当初邀请杨昊轩担任专辑制作人,不仅是看中他的双声嗓天赋,更认可他对音乐的把控力——既能大胆创新,又懂得尊重经典,这份匠心在新生代音乐人里格外难得。他拍了拍杨昊轩的肩膀,笑道:“你盯着弄,我去隔壁录音室看看设备,有问题随时喊我。晚上加个餐,咱们慢慢磨。”
杨昊轩点头应下,视线重新聚焦在屏幕上,沉浸在编曲的世界里。阳光渐渐西斜,工作室里的光线慢慢变暗,他按下开关,暖黄色的台灯亮起,照亮了桌面的乐谱和散落的便签纸,上面写满了临时迸发的灵感批注。
调整完电子音色,他开始打磨双声和声的细节。男嗓部分已经录制完成,音色稳定,情感饱满,但女嗓的高音哼唱总觉得少了点灵动。他戴上监听耳机,闭上眼睛,深呼吸调整气息,对着麦克风轻声哼唱,一遍又一遍,反复调整音准和气息节奏,直到录音软件里的波形趋于完美,才满意地停下。
窗外的天色彻底暗了下来,城市的霓虹透过窗户照进来,在屏幕上投下斑驳光影。杨昊轩伸了个懒腰,活动了下僵硬的脖颈,起身走到窗边,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,指尖无意识地打着节拍,脑海里回放着《但愿人长久》的旋律,忽然想到可以在古筝间奏里加一点点琵琶的泛音,让古典韵味更浓郁。
他立刻回到编曲台,翻找出琵琶音色库,筛选出最轻柔的泛音片段,剪辑后嵌入古筝间奏的间隙,再次预览。琵琶的清脆与古筝的温润交织,搭配着电子音的空灵,旋律瞬间变得更加丰满,杨昊轩嘴角不自觉上扬,心里涌起一股满满的成就感。
“搞定了?”张亚东推门进来,手里拿着两份外卖,是附近一家口碑不错的粤式煲仔饭,“先吃饭,填饱肚子再弄,不差这一会儿。”
杨昊轩接过外卖,打开盖子,香喷喷的米饭混着腊肉的香气扑面而来,肚子顿时咕咕叫了起来。两人坐在休息区的沙发上,边吃边聊,话题从专辑曲目延伸到音乐创作。
“剩下的六首改编歌,你打算怎么规划风格?”张亚东咬了口米饭,问道,“有两首摇滚老歌,我想让你试试双声嗓搭配摇滚编曲,应该会有惊喜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双声学霸:我在披哥3封神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双声学霸:我在披哥3封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