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两点的练习室,只剩下一盏顶光灯亮着,暖黄的光线落在散落的乐谱和琴弦上,晕出一圈柔和的光晕。杨昊轩坐在钢琴前,指尖刚从黑白键上抬起来,指腹还带着一丝冰凉的触感,耳边还回荡着刚才试弹的《青花瓷》间奏——总觉得少了点什么,不够贴合“素胚青花”那种温润又细腻的意境。
桌上的编曲谱已经画得密密麻麻,红色的批注是李健白天提的建议,蓝色的标记是他自己调整的和弦走向。古筝间奏原本定了8小节,刚才反复弹了十几遍,还是觉得仓促,像话没说完就断了,怎么都撑不起那种“天青色等烟雨”的留白感。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,伸手端起旁边的矿泉水,喝了一口,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,才稍微驱散了几分困意。
视线落在谱架旁的手机上,屏幕暗着,只有顶部的时间在缓慢跳动。想起白天李健拍着他的肩膀说“国风改编最忌急功近利,要沉下心磨细节”,杨昊轩忍不住笑了笑——前世他在乐坛摸爬滚打时,也常和制作人熬到深夜改曲子,只是那时候更多是为了迎合市场,不像现在,纯粹是为了把一段旋律打磨到极致。
指尖无意识地在钢琴上划过,一段零碎的旋律顺着指缝流了出来——那是前世他没完成的一首国风曲子,当时忙着筹备世界巡演,又遇上合约纠纷,初稿写了一半就压在了抽屉里,直到意外发生都没机会完善。旋律里带着点江南烟雨的朦胧,和《青花瓷》的意境莫名契合,杨昊轩的指尖一顿,眼睛突然亮了起来。
他赶紧抓起笔,在乐谱的空白处快速记录下这段旋律,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,在寂静的练习室里格外清晰。这段旧旋律的节奏偏缓,刚好能填补古筝间奏的仓促,要是再加入琵琶的点缀,用琵琶的清脆呼应古筝的醇厚,说不定能让整个间奏的层次感更足。
“咔哒”一声,练习室的门被轻轻推开,打断了杨昊轩的思路。他抬头看去,只见李健手里端着两杯热咖啡,正笑着走进来,身上还穿着白天的休闲外套,显然也是刚从房间过来。
“还没休息?”李健把一杯咖啡放在杨昊轩面前,杯壁上冒着热气,散发出浓郁的咖啡香,“刚才路过走廊,听见里面有钢琴声,就猜你还在这儿磨编曲。”
杨昊轩连忙站起来,接过咖啡,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,一股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里:“李老师,您怎么也没睡?”
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,总想着咱们这《青花瓷》的间奏,”李健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他旁边,目光落在乐谱上那些新添的旋律标记上,“这是……你新想的?”
“算是吧,”杨昊轩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,“刚才无意间想起一段以前没完成的旋律,觉得和咱们这歌的意境挺搭,就试着加了进去,还没来得及调整细节。”他没敢说这段旋律来自前世,只含糊地用“以前”带过。
李健拿起乐谱,凑到灯光下仔细看着,手指轻轻点在那段新旋律的音符上,嘴里跟着哼了起来。他的嗓音温润,哼出来的旋律带着江南水乡的柔婉,刚好把那段旋律里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哼完之后,李健抬起头,眼里满是赞赏:“这段旋律加得好!原本8小节的间奏太急了,把这段加进去,延长到16小节,刚好能把那种‘等’的意境撑起来,比我之前想的调整节奏要更自然。”
得到李健的认可,杨昊轩心里松了口气,原本还有点不确定的想法,瞬间有了底气。他指着乐谱上的一处标记:“我还想着,在古筝的主旋律之外,加一点琵琶的点缀,比如在每两小节的结尾加一个短音,既能呼应古筝的醇厚,又能增加点清脆感,您觉得怎么样?”
李健点了点头,伸手拿起笔,在乐谱上画了一个小小的琵琶符号:“这个想法可行。琵琶的音色亮,不会被古筝盖过去,反而能形成呼应。不过要注意琵琶的音量,不能太抢戏,得像水墨画里的留白,点到为止。”
两人凑在一起,开始一点点打磨细节。杨昊轩负责调整旋律的衔接,把前世那段旧旋律和《青花瓷》的原曲旋律无缝融合,确保过渡自然;李健则专注于情感的把控,时不时哼两句,提醒他哪里的节奏可以再缓一点,哪里的音符可以再轻一点,才能更好地贴合“青花瓷”的温润质感。
练习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和偶尔的哼唱声。杨昊轩低头改谱时,余光瞥见李健鬓角的几缕白发,心里突然泛起一阵暖意。前世他合作过不少顶级制作人,大多雷厉风行,很少有人像李健这样,愿意耐着性子和他一起熬夜磨细节,还会认真倾听他的想法,不摆半点前辈的架子。
“对了,这里的和弦可以改一下,”李健突然指着乐谱上的一处和弦标记,“原先是大三和弦,太亮了,改成小三和弦,再加入一个挂留音,能更贴合‘烟雨朦胧’的感觉。”
杨昊轩顺着他指的地方看去,恍然大悟:“您说得对!我刚才光顾着旋律了,没注意和弦的问题。小三和弦的音色更柔和,加了挂留音之后,那种等待的纠结感也能体现出来,比大三和弦合适多了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双声学霸:我在披哥3封神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双声学霸:我在披哥3封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