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的清晨带着几分湿润的凉意,节目组安排的酒店后台早已热闹起来。工作人员穿梭在走廊里,忙着协调当天的排练场地和采访流程;几位早到的嘉宾抱着乐器,三三两两地凑在角落讨论二公的选曲,偶尔传来几句爽朗的笑声,冲淡了一公结束后残留的紧张感。
杨昊轩背着吉他,提前半小时来到指定的练习室。推开门时,里面空无一人,只有昨天排练时散落的乐谱还摊在钢琴上,上面画着他标注的《海阔天空》和声细节。他放下吉他,顺手将乐谱收好,指尖拂过琴键,弹出一串轻柔的旋律——正是《青花瓷》的前奏,昨晚和李健聊起改编思路时,这段旋律一直在他脑海里盘旋。
“昊轩老师,这边可以开始采访啦!”门口传来工作人员的声音,杨昊轩停下弹奏,转身应了声“好”,随手拿起放在桌角的保温杯,跟着工作人员往采访区走。
采访区设在练习室隔壁的小房间,背景板印着《披荆斩棘的哥哥第三季》的logo,灯光已经调试完毕,摄像机对准了中间的单人沙发。杨昊轩刚坐下,负责采访的记者就笑着递过来一份问题清单,语气亲切:“昊轩老师,今天主要问几个关于一公舞台和后续排练的问题,不用紧张,随意发挥就好。”
杨昊轩点点头,目光快速扫过清单,果然在最后看到了那个意料之中的问题——关于林浩宇朋友圈暗讽以及“双声嗓是否后期合成”的争议。他指尖轻轻摩挲着保温杯的杯壁,心里没有丝毫波澜,早就想好了该如何回应。
摄像机开始录制,记者率先抛出第一个问题:“一公舞台上,你和杜江老师组的《海阔天空》收获了小组第二的好成绩,尤其是你设计的双声和声,惊艳了很多观众,能分享一下当时的创作思路吗?”
提到音乐,杨昊轩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,语气也比平时轻快了些:“当时小组排练时,发现副歌部分少一个清亮的高音和声,刚好我的嗓音能切换,就试着加了进去。其实更多是团队的功劳,杜江老师把控整体氛围,举纲哥帮忙调整摇滚元素,张译哥和王凯哥也很努力,能拿到这个成绩,是大家一起拼出来的。”
他没有刻意强调自己的贡献,句句都在提队友,眼神真诚,没有半分邀功的意思。记者忍不住笑了笑,继续问道:“一公结束后,网上有一些关于你的小争议,比如有人质疑你的双声嗓是后期合成,还有人提到林浩宇老师的朋友圈言论,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?”
问题抛出来的瞬间,采访室里陷入短暂的安静。工作人员悄悄抬眼看了看杨昊轩,生怕他会因这个问题感到尴尬。可杨昊轩只是轻轻喝了口温水,放下杯子时,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意:“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习惯都不一样,我尊重别人的看法。至于双声嗓,其实就是天生的嗓音条件,加上平时练气息时特意打磨过,舞台上的表现都是现场演唱,节目组有完整的后台录像,大家如果感兴趣,后续应该会有花絮放出。”
他顿了顿,话锋一转,将话题拉回音乐本身:“比起这些争议,我更在意接下来的二公舞台。昨天和李健老师聊了国风主题的改编,想把古典乐器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,目前正在琢磨《青花瓷》的编曲细节,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惊喜。”
没有针锋相对的辩解,没有委屈巴巴的诉苦,甚至没有提到林浩宇的名字,只用一句“尊重别人的看法”轻轻带过争议,转而聚焦后续的舞台创作。这样的回应既不卑不亢,又凸显了对音乐的纯粹热爱,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暗自佩服——明明才二十出头,心态却比很多资深艺人还要沉稳。
“说得好!做音乐就该有这份纯粹,不被外界干扰才能出好作品。”门口突然传来一道温和的声音,杨昊轩抬头一看,正是李健。他手里拿着一本乐谱,显然是路过采访区,听到了刚才的对话。
李健走到采访区门口,对着摄像机挥了挥手,笑着补充道:“昨天我和昊轩聊《青花瓷》的改编,他提出的加入古筝和琵琶的思路很新颖,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把心思都放在音乐上了。至于那些争议,其实没必要纠结,舞台上的实力就是最好的证明,等二公舞台出来,大家自然会有判断。”
前辈的主动力挺,像是给这场争议画上了一个温柔的句号。记者立刻抓住机会追问:“李健老师,您是打算和昊轩组队参加二公吗?”
“没错,已经约好了一起做国风舞台。”李健看向杨昊轩,眼神里满是认可,“昊轩的编曲能力和嗓音条件都很适合国风主题,和他合作,我很期待。”
两人简单的互动,既回应了外界对组队的猜测,又再次弱化了争议的存在感。采访结束后,李健拍了拍杨昊轩的肩膀:“别被那些杂事影响,下午到我练习室,咱们好好琢磨一下《青花瓷》的间奏。”
“好的,健哥。”杨昊轩点头应下,看着李健离开的背影,心里暖暖的——前世在乐坛打拼时,很少能遇到这样愿意主动提携后辈、专注音乐本身的前辈,这份认可,比任何流量和热度都让他觉得珍贵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双声学霸:我在披哥3封神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双声学霸:我在披哥3封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