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三点的阳光,透过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学楼的百叶窗,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杨昊轩抱着刚批改完的《和声理论》作业,站在张敏芝教授办公室门口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作业封皮。
这具身体的原主是作曲系公认的学霸,连续三年霸占年级第一,奖学金拿到手软,可在专业实践上却格外“佛系”——从不参加校园歌手大赛,拒绝社团的创作邀约,就连专业课上的即兴演奏,也总是点到为止,从不愿展露太多。
而他,杨昊轩,前世站在格莱美领奖台上,手握三座奖杯,台下是全球顶级的音乐制作人、导演,可现在,却要扮演一个“低调内敛”的音乐学院学生,连一份编曲作业都要刻意藏起锋芒。
“进来。”办公室里传来张敏芝教授的声音,带着惯有的沉稳。
杨昊轩推开门,一股淡淡的墨香和老唱片的味道扑面而来。办公室不大,靠墙的书柜塞满了乐谱和音乐理论书籍,窗台摆着几盆绿植,窗台上还放着一台老式黑胶唱片机,正缓缓流淌着巴赫的《平均律钢琴曲集》。
张敏芝坐在办公桌后,头发花白,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,手里拿着的正是杨昊轩的作业。她抬起头,目光锐利如鹰,直直落在杨昊轩身上,让他下意识地绷紧了神经。
“坐。”张敏芝指了指办公桌前的椅子,声音平静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杨昊轩依言坐下,双手放在膝盖上,保持着乖巧的姿态。他知道,这位张教授是星海音乐学院的“定海神针”,不仅编曲功底深厚,更以眼光毒辣、惜才如命闻名,培养出了好几位如今活跃在乐坛的歌手和制作人。
“你的作业,我看了。”张敏芝拿起红笔,指着作业上的编曲谱,“和声进行中规中矩,字体编排也符合要求,按评分标准,能给你90分。”
杨昊轩心里松了口气,脸上露出礼貌的微笑:“谢谢张教授。”
他刻意在作业里避开了所有复杂的和声技巧,只用了课堂上教的基础进行,字体也简化到极致,就是为了拿到一个“合格”的分数,不引人注目。
可张敏芝接下来的话,却让他刚放松的神经瞬间紧绷。
“但我知道,这不是你的真实水平。”张敏芝推了推眼镜,目光落在乐谱的某一处,“这里,你用了一个二级七和弦的替代,看似简单,却暗藏爵士和声的色彩;还有这里,低声部的线条,你刻意写得平淡,可稍微调整一下节奏,就是一段完整的古典复调。”
杨昊轩的心猛地一沉。他以为自己藏得够深了,没想到还是被看穿了。前世的职业本能,让他在落笔时不自觉地加入了自己的习惯和理解,哪怕他已经刻意压制,却还是留下了痕迹。
“杨昊轩,你在藏才华。”张敏芝的声音加重了几分,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意味,“从大一到大三,你的专业课成绩永远是第一,乐理、配器、作曲,门门精通,可你从来不敢展现自己。课堂上我让你即兴编曲,你只弹最简单的和弦;社团找你合作原创歌曲,你一口拒绝;就连去年的全国大学生音乐创作大赛,我亲自推荐你,你也找借口推脱了。”
杨昊轩垂下眼睑,没有说话。他不能告诉张教授,自己不是原主,也不能说自己前世早已站在巅峰,如今只想过一段平静的生活。他只能沿用原主的性格,低声说:“教授,我只是觉得,自己的能力还不够。”
“不够?”张敏芝冷笑一声,从抽屉里拿出一叠纸,扔在他面前,“这是你大一的时候,偷偷给社团写的编曲小样,被我无意中看到了。你看看,这编曲的层次感、和声的丰富度,比很多业内的制作人都强!你告诉我,这叫能力不够?”
杨昊轩看着那叠打印出来的编曲谱,愣住了。这应该是原主的作品,看得出来,原主的天赋确实极高,只是缺乏展现的勇气。
“你家境普通,父母在工地打工供你读书,你想让他们骄傲,想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,对不对?”张敏芝的语气缓和了一些,“可你把才华藏在骨子里,谁能看到?谁能给你机会?”
杨昊轩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,酸涩又沉重。原主的记忆里,确实满是对父母的愧疚和对未来的迷茫。原主怕自己表现不好被嘲笑,怕失败让父母失望,所以选择了最安全的方式——隐藏锋芒,做一个“只会读书”的学霸。
“才华就像埋在土里的金子,”张敏芝的声音带着一丝沧桑,“你不把它挖出来,它永远只是一块石头。我年轻的时候,和你一样有天赋,甚至比你更有冲劲。那时候,有一个出国深造的机会,能和国际顶级的作曲家学习,可我因为怕自己不行,怕语言不通,怕适应不了国外的生活,最终放弃了。”
她顿了顿,眼神里闪过一丝遗憾:“现在我老了,只能守在这个教室里,看着一届又一届有天赋的学生,因为怯懦、因为顾虑,浪费自己的才华。我不想你走我的老路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双声学霸:我在披哥3封神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双声学霸:我在披哥3封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