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渝红总部的玻璃门滑开时,吴梦琪下意识攥紧了帆布包的带子。包里的方案册棱角被体温焐得温热,粗陶样品碗在防震泡沫里轻轻磕碰,发出细碎的声响,像她此刻的心跳。前台小姑娘抬头时愣了一下 —— 眼前的女孩穿着简单的白衬衫,牛仔裤膝盖处磨出淡淡的白痕,但眼神里的亮光是藏不住的,与上周那个手足无措的新人判若两人。
“刘总在三楼办公室等您。” 前台拨通内线电话的间隙,指了指墙上的照片。吴梦琪扫了一眼,是刘总站在磁器口宝轮寺前的留影,手里捧着只粗陶碗,背景里的黄葛树浓荫如盖。她忽然想起凌晨李姐发来的消息:“刘总办公室的茶台,用的是磁器口老窑的青石板。”
电梯上升时,数字跳动的声音格外清晰。吴梦琪对着镜面理了理衬衫领口,镜中的自己眼下有淡淡的青黑,但嘴角的弧度是稳的。她摸出帆布包侧袋里的录音笔,确认电量充足 —— 里面存着三天前在磁器口录下的市井声:吕记陶瓷的风箱声、老茶馆的算盘声、甚至还有陈麻花铺子的油锅滋滋声。这些声音在她改方案的深夜里,曾像嘉陵江的浪涛般推着她往前赶。
三楼走廊铺着暗红色地毯,吸走了所有脚步声。刘总办公室的门虚掩着,透出淡淡的老鹰茶香。吴梦琪抬手轻叩时,听见里面传来钢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,还有老式座钟的滴答声 —— 和她上次来时一样,三只钟摆以不同的频率晃动,却在某个瞬间精准重合。
“进。” 刘总的声音透过门板传来,带着金属般的质感。
吴梦琪推门而入时,正撞见刘总把放大镜搁在份文件上。他抬头的瞬间,目光像卡尺般扫过她,最后落在她手里的帆布包上:“样品带来了?”
“带来了,刘总。” 吴梦琪把帆布包放在茶台上,青石板的凉意透过布料渗进来。她解开包扣的动作很稳,先拿出方案册 —— 粗牛皮纸封面被她用镇纸压了整夜,烫金字体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。“这是修改后的方案,分三个模块……”
“先放着。” 刘总打断她,指了指对面的藤椅,“喝茶。” 他提起紫砂壶,茶汤注入粗陶杯的瞬间,老鹰茶的清苦混着炭火香漫开来。“上周去磁器口,见着吕老头了?”
吴梦琪端杯的手顿了顿,随即点头:“去了三次,他说您上次订的那批碗,特意加了 0.3 毫米的壁厚。”
刘总嘴角几不可察地动了动,像是被说中了心事。他没接话,拿起方案册翻看起来。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漏进来,在他花白的鬓角投下细碎的光斑。吴梦琪坐着没动,视线落在茶台边缘的刻度上 —— 那些毫米级的刻痕,显然出自钳工的手。
座钟的指针走过十五分钟时,刘总翻到了第 7 页。他的手指在 “哑光釉成本测算表” 上停住,指尖的薄茧刮过纸张,发出轻微的声响。“亮釉比哑光釉便宜 15%,你却建议用哑光,” 他忽然开口,目光从方案上抬起来,“给个理由。”
吴梦琪早有准备。她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笔记本,翻到磁器口调研那页,上面贴着片粗陶碎片:“刘总您看,这是我在吕记陶瓷捡的次品 —— 亮釉烧到 1200 度就会开裂,哑光釉能扛到 1300 度。巴渝红日均客流 2 万,按 8.7% 的损耗率算,半年就能省下这批差价。” 她指着表格里的红数字,“而且吕师傅说,哑光釉的冰裂纹,越用越有味道,正合您非遗火锅的调性。”
刘总没说话,拿起放大镜凑近方案册。阳光透过镜片,在 “生命周期成本” 几个字上聚成个亮斑。他忽然转头看向茶台:“知道这青石板为什么选 3.5 厘米厚吗?”
吴梦琪愣了一下,随即想起李姐给的便签:“因为您说过,‘器物要经得住三代人用’,3.5 厘米的石板,刚好能磨到孙辈。”
刘总放下放大镜的动作慢了半拍。他重新看向方案,这次翻得更慢了,指尖在页边空白处轻轻敲击。当翻到 “门店分类方案” 时,他忽然用钢笔圈住 “景区店” 三个字:“磁器口店的餐具,为什么要刻宝轮寺的纹样?”
“我在民俗博物馆查到,巴渝红的老汤底配方,源自清代宝轮寺的素斋秘方。” 吴梦琪从包里取出张照片,是她对着博物馆展柜拍的老账本,“而且景区游客 80% 是外地人,刻上寺纹既能讲文化故事,又方便他们拍照发朋友圈 —— 这是免费的宣传。” 她顿了顿,补充道,“上周六在磁器口,我见着三个游客为争一只带纹样的碗拍照,差点吵起来。”
刘总抬眼看她的瞬间,目光里的冰霜化了些。他把照片凑到阳光下,指腹蹭过账本上 “器物载情” 四个字:“这字,你也看见了?”
“看见了,” 吴梦琪点头,“虫蛀了还能看出力道,就像您店里的老灶,熏黑了反而有味道。” 她翻开方案第 15 页,“所以我在方案里加了‘养碗计划’—— 让老食客认养特色碗,每次来用自己的碗,既减少损耗,又能攒回头客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重庆美女销售的麻辣逆袭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重庆美女销售的麻辣逆袭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