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送键按下的瞬间,江风突然掀起她的笔记本。夹在里面的陈建国资料页飘落到江水里,她伸手去捞时,却看见纸页上的 “图书馆项目” 几个字正被浪花舔舐 —— 像某种温柔的暗示。
卖凉面的三轮车停在长椅旁,戴草帽的师傅用铁铲敲着铁盆:“妹儿要不要加辣?重庆的夏天,没辣椒活不成。” 吴梦琪抬头时,看见师傅的车斗里摆着个自制的轨道模型,凉面盒就卡在 “轨道” 中间。“这是我儿子做的,” 师傅笑得眼角堆起皱纹,“他说李子坝轻轨是重庆的骄傲。”
手机震动时,吴梦琪差点把凉面叉掉在地上。陈建国的短信只有一行字:“你懂建筑?” 她的指尖在屏幕上颤抖,回复的内容几乎是脱口而出:“不懂,但懂尊重 —— 就像您给图书馆装的实木书架,特意留了通风缝。”
吴梦琪决定再等一班轻轨。她站在观景台的安全线外,看着列车从远处驶来,车身切开晨雾的刹那,突然明白陈建国为什么执着于建筑细节 —— 那些被忽略的缝隙、接口、转角,恰是支撑起宏伟的关键,就像销售谈判里,真正打动人的往往不是华丽的话术,而是藏在细节里的真诚。
穿工装的轨道检修工正在调试设备,扳手拧动螺丝的声音清脆得像咬碎冰粒。吴梦琪上前请教时,师傅指着轨道与楼体的连接处:“这地方的减震垫三个月换一次,老陈每次都亲自来盯着 —— 他说不能让居民觉得住得不安生。”
她的手机又震了一下,这次是陈建国发来的地址:“下午三点,来我办公室。带你们的密封材料样品。” 吴梦琪握紧手机往地铁站跑,高跟鞋在石板路上敲出急促的节奏,像在追赶某种迟到已久的机遇。路过那栋黄砖楼时,她抬头看见七楼的窗台上,一盆三角梅正从轨道与墙壁的缝隙里探出头来,花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。
吴梦琪在陈建国公司楼下的咖啡馆等时间时,点了杯不加糖的美式咖啡,咖啡杯壁的水珠滴落在资料册上,晕开了 “图书馆墙面修复方案” 几个字。她突然想起李姐的话:“重庆的路都是弯的,直来直去走不通。”
窗外的江水开始涨潮,浪花拍打着堤岸的声音,和轻轨进站的轰鸣奇妙地融合在一起。吴梦琪翻开手机相册,把李子坝的照片按角度排列 —— 从晨光熹微到朝阳初升,每一张里都有不同的细节:穿睡衣的大叔在阳台浇花、卖早点的推车停在轨道下、流浪猫在减震装置旁打盹。这些琐碎的画面突然串联起来,像拼出了陈建国的行事逻辑:尊重每个微小的存在,才能建起真正的大厦。
手机显示下午两点四十五分时,吴梦琪起身整理西装裙摆。她特意在帆布包里放了个轻轨模型,是卖凉面师傅硬塞给她的:“就说这是重庆人的心意。” 她走到创智天地大厦的旋转门前,看见玻璃映出自己的影子 —— 眼里的紧张还在,但多了种前所未有的笃定,像李子坝的轨道,哪怕穿楼而过,也始终朝着前方延伸。
吴梦琪在会议室等待陈建国时,把李子坝的照片一张张摆在桌面上。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照进来,在照片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,像给这些建筑画面装上了隐形的轨道。她突然掏出手机,给张建军发了张轻轨穿楼的照片,配文只有两个字:“谢谢。”
走廊里传来沉稳的脚步声,吴梦琪起身时,看见陈建国正站在门口打量那些照片。他的目光在那张 “居民阳台腊香肠” 的照片上停留了三秒,嘴角突然扬起个微小的弧度 —— 像李子坝的轻轨,在看似不可能的转角处,转出了新的可能。
“这些照片拍得有烟火气。” 陈建国拿起那张三叶草从轨道旁生长的照片,“比设计院的图纸真实。” 吴梦琪递过密封材料的样品册时,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,发现这位传说中 “油盐不进” 的老总的指腹上,留着常年握绘图笔的茧子,像老火锅锅底结的那层醇厚的油垢,藏着岁月熬煮的味道。
窗外的嘉陵江正流过李子坝的方向,阳光在水面上撒下碎金。吴梦琪知道,这场始于建筑细节的缘分,或许正是解开所有困局的钥匙 —— 就像重庆这座城,总在看似无路可走的悬崖边,开出令人惊叹的花。
喜欢重庆美女销售的麻辣逆袭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重庆美女销售的麻辣逆袭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