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边刚泛起鱼肚白,乔家小院便已灯火通明。
今日是“乔家饭铺”开张的大日子,所有人都绷着一根弦。
最终,由大伯乔伯谦、父亲乔仲远和四叔乔季渊带队,带着乔山毅、乔兰芷、乔兰菁以及三房的乔林栋,一行人拉着装满食材和锅碗的板车,踏着晨露赶往码头。留下女眷们在家继续准备后续的食材和照料田地孩子。
到达铺子时,天色已大亮。
码头开始苏醒,零星的脚夫和船工已经开始忙碌。
几人手脚利落地卸了车,乔伯谦和周婉贞、王巧心提前熬好带来的大骨汤立刻坐上灶,点燃了崭新的炉火。
浓郁的骨汤香气随着蒸汽袅袅升起,渐渐飘散出去。
乔季渊将那块写着“乔家饭铺 量大管饱 开业酬宾”的木牌挂了出去。
乔山毅和乔林栋则负责将桌椅擦得锃亮,碗筷摆放整齐。
乔兰菁也没闲着,她主动揽过了照看那一大桶薄荷绿豆汤的活儿,将汤桶放在门口最显眼的位置,旁边立着小价牌——“解暑绿豆汤,一文一碗”。
很快,香气和招牌吸引了第一个客人。
一个刚卸完一船货、满身是汗的壮实脚夫探头进来,鼻子抽动着:“嘿,新开的?真这么管饱?”他指着招牌,有些怀疑。
乔伯谦立刻上前,他话不多,但笑容憨厚实在:“大哥放心,米饭管添,绝对让您吃饱干活有力气!”
他指着今天的菜牌,“今儿个有红烧肉块,炒肉片豆角,素菜有炒豆芽,炖南瓜,您看要点啥?”
脚夫看了看菜牌,又瞥见旁边大锅里色泽诱人的红烧肉,咽了口口水:“来个一荤一素,尝尝鲜!就要那红烧肉和炒豆芽!”
“好嘞!”乔伯谦应声,麻利地拿起一个粗陶海碗,狠狠压上一大碗冒尖的米饭,然后舀了满满一勺红烧肉,又加了一勺油亮的炒豆芽,汤汁浇在饭上,看得人食指大动。
那脚夫接过沉甸甸的海碗,眼睛都亮了,迫不及待地找了个位置坐下,埋头便吃了起来。
呼噜呼噜的吃饭声就是最好的广告。
“唔!香!实在!”他含糊地赞了一句,引来外面几个观望的人的注意。
乔兰菁一边给人打绿豆汤,一边细心观察。
她发现,最初进来的几个工人,大多是直接跟大伯或她爹点菜,似乎觉得男人主事更理所当然。
但当他们看到乔兰芷熟练地收钱找零、乔兰菁镇定地售卖绿豆汤时,也只是略微好奇,并未露出鄙夷或反对的神色。
一个看起来像是小工头模样的人进来,直接对正在算账的乔兰芷说:“丫头,给我们这边五个兄弟,每人来份两荤一素的,快点啊,等着上工!”语气匆忙,却自然无比。
乔兰芷清脆地应了一声,丝毫不怯场:“好的叔,马上就好!一共六十文,您先坐着喝碗绿豆汤歇歇脚?”
那工头摆摆手,直接数了钱,又对正在盛菜的乔伯谦喊道:“老板,肉多给点啊!”
乔伯谦笑着应承:“放心,亏不了弟兄们!”
乔兰菁看在眼里,心中有了底。
这个朝代的女子经商,至少在底层劳动人民看来,并非什么惊世骇俗之事,更像是一件平常、甚至因其便利而受欢迎的事。这让她大大松了口气。
随着日头升高,码头愈发忙碌,饭铺的生意也越来越好。
量大实惠、味道不错的口碑迅速在苦力们中间传开。
十二文能吃到两个扎实的肉菜,米饭还管饱,这对体力消耗巨大的他们来说,吸引力巨大。
门口一文钱的绿豆汤摊子更是排起了小队,许多人端着碗站在门口树荫下咕咚咕咚灌下去,顿觉暑气全消,对这家新店好感倍增。
乔仲远话少,却眼观六路,及时添补米饭和汤水;乔季渊则穿梭其中,与熟客寒暄,听取反馈;乔山毅和乔林栋成了最忙的“店小二”,收盘擦桌,脚不点地。
乔兰菁一边卖着绿豆汤,一边默默计算着客流和销售额。
开业酬宾加上精准的定位,效果远超预期。
她看到父亲偶尔投来的目光,那里面不再是担忧,而是沉静的赞许。
当午后客流渐稀,几人累得几乎直不起腰时,看着空了一大半的食材桶和沉甸甸的钱匣子,脸上都露出了疲惫却无比满足的笑容。
乔家饭铺,这第一步,算是稳稳地踏出去了。
喜欢穿到农家后我靠全家人脉躺赢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穿到农家后我靠全家人脉躺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