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征大军携带着缴获的数千战马和数万头牛羊,如同一条移动的、充满生机的巨蟒,缓缓南返。凯旋的喜悦弥漫在军中,但统帅曾大牛的心中却异常清醒。临行前,沈正阳的叮嘱言犹在耳:“草原之患,非仅凭刀兵可绝。屠一部,则众部皆惊惧联合;灭一族,则清廷更易收拢人心。当以力慑之,以利诱之,分化瓦解,使其为我所用,至少,不能尽数为敌。”
雷霆一击的“大棒”已经狠狠砸下,让草原诸部见识了青鸾军的锋利獠牙。接下来,该是抛出“胡萝卜”的时候了。
大军并未直接返回西安,而是在靠近边境的一处水草丰美之地建立了临时营地,一方面消化战果,休整士卒,另一方面,则派出了更多、目标更为明确的斥候与使者。
这一次,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寻找可以攻击的猎物,而是寻找潜在的“朋友”。按照沈正阳提供的、结合了历史记忆与商人情报的名单,他们重点关注那些在蒙古内部争斗中落败、尤其是与崛起中的后金-清政权有宿怨,或是因清廷压制政策而心怀不满的部落。其中,最引人注目的,便是那些宣称拥有“黄金家族”血脉,对蒙古大汗正统仍存念想,却已被边缘化的部落。
刘虎麾下最精明强干的斥候队正赵胜,再次领受了一项关键任务。他带着一支精干的小队,换上便于行动的装束,携带者象征和平贸易的少量茶叶与布匹,以及沈正阳亲笔书写、盖有特殊印信的蒙文书信,深入草原西北部,寻找一个名为“巴尔虎”的部落。据有限的传闻,这个部落的首领身上流淌着孛儿只斤氏的血脉,在林丹汗败亡后,其部众被清军击溃打散,如今只剩下寥寥数百帐,在贫瘠的草场上艰难求生,对清廷和那些投靠清廷的大部落充满怨恨。
寻找的过程比战斗更为考验耐心。他们避开那些实力雄厚、态度不明的大部落,小心翼翼地探访着零散的牧民。用盐块和少量的茶叶换取信息,在篝火旁倾听老人含糊其辞的讲述,拼凑着关于“流浪的巴尔虎人”的线索。
几天后,他们在一片风蚀严重的丘陵地带边缘,发现了几处极其隐蔽的营地痕迹。这里的马蹄印浅而杂乱,羊粪陈旧稀少,显示出居住者的小心谨慎和窘迫处境。顺着一条几乎干涸的河床向上游追踪,他们终于在一处背风的谷地中,望见了几十顶破旧的蒙古包。营地外围几乎看不到肥壮的牛羊,只有一些瘦骨嶙峋的马匹在啃食着草根。整个营地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暮气与警惕。
赵胜没有贸然靠近。他让大部分手下隐蔽待命,自己只带着一名通晓蒙语的部下,举着代表和平的白色羊毛毡,缓步走向营地。
距离营地还有一箭之地,尖锐的箭镞破空声响起,一支羽箭精准地钉在他们前方十步远的土地上,尾羽剧烈颤动。几名衣衫褴褛但眼神锐利的蒙古武士从岩石后和草丛中现身,手中的弓箭引而不发,充满了敌意。
“远来的客人,停下你们的脚步!说出你们的来意,否则下一箭将射穿你们的喉咙!”为首的武士声音沙哑而冰冷。
赵胜的部下用流利的蒙语高声回答:“我们来自南方的青鸾军,带着友谊和贸易的诚意,求见你们尊贵的首领,巴尔虎部的塔拉衮台吉!”
“青鸾军?”武士们面面相觑,眼神中的敌意更浓,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惧。显然,雷霆之战的消息已经如同草原上的风一样,传到了这片偏僻的谷地。
“我们与汉人无话可说!立刻离开!”武士厉声喝道,弓弦拉得更满。
赵胜深吸一口气,知道此刻不能退缩。他示意部下举起手中那封盖有朱红大印的书信,朗声道:“我们并非来自明朝!我们是为反抗同一个敌人而来!这封信,来自我们的领袖沈正阳,是给拥有黄金家族高贵血脉的塔拉衮台吉的!是战是和,是继续在这贫瘠之地忍饥挨饿,还是抓住重现祖先荣光的机会,请让台吉亲自定夺!”
“黄金家族”四个字,似乎触动了这些武士内心深处的某根弦。他们犹豫了,低声交谈了几句。最终,那名为首的武士收起了弓箭,沉声道:“在这里等着!不许妄动!” 随后,他转身快步奔向营地中央那顶虽然陈旧、但依稀能看出往日形制的主帐。
赵胜和部下站在原地,能感受到无数道或警惕、或好奇、或仇恨的目光从营地的各个角落投射而来。时间一点点过去,草原的风吹过谷地,卷起细小的沙尘。
不知过了多久,那名武士回来了,脸色依旧严肃,但语气缓和了一些:“台吉答应见你们。但只能你一个人进去,而且必须交出武器。”
赵胜毫不犹豫地解下腰间的马刀和手弩,递给部下,整理了一下衣袍,跟着武士,走向那顶象征着草原昔日荣耀与今日落魄的主帐。
帐帘掀开,光线昏暗。帐内陈设简陋,唯有一座褪色的马鞍和悬挂在帐壁上的陈旧苏鲁锭(长矛,蒙古战神象征),昭示着主人不凡的出身。一位年纪约莫四十多岁、面容憔悴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的中年男人,端坐在一张狼皮垫子上,他,就是塔拉衮,孛儿只斤氏漂泊在外的后裔。
他打量着赵胜,目光如同冰冷的刀子,缓缓开口,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疲惫:
“南方的将军,你们展示了锋利的爪牙。现在,又带着所谓的‘友谊’而来。告诉我,你们到底想要什么?又想从我这里,得到什么?”
喜欢开局明末建基业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开局明末建基业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