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庶的到来,如同一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江东水面,激起的涟漪尚未平复,更大的波澜已接踵而至。
次日清晨,天色微熹,将军府尚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,一阵急促而有力的马蹄声便由远及近,打破了这份宁静。
紧接着,是府门外甲胄碰撞与亲卫恭敬的呼声: “恭迎吴侯回府!”
孙策回来了!
你与周瑜几乎同时被这动静惊动,匆匆整理衣冠迎出。
刚至前庭,便见一身风尘仆仆的孙策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。
他一身玄色常服沾染着露水,眉宇间带着连夜赶路的疲惫,但那双虎目依旧炯炯有神,顾盼间自有睥睨之气。
他的目光首先落在周瑜身上,点了点头,随即,便精准地捕捉到了你。
“公瑾,鹤月!”他声音洪亮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,“我接到宛城战报便即刻启程,总算赶回来了。情况如何?”
他一边说着,一边很自然地走到你身边,极其熟稔地抬手,似乎想如往常般拍拍你的肩膀,但目光触及你略显清减的面容时,动作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,最终只是在你臂膀上轻轻一按,力道温和,“鹤月,近日辛苦。”
这一细微的差别,或许旁人难以察觉,但落入一直暗中留意你们互动的周瑜眼中,却让他的眼神瞬间幽深了几分。
他垂下眼帘,掩去其中翻涌的情绪,上前一步,沉声禀报:“伯符,你回来得正好。局势有变,刘备的军师徐元直昨夜已至府中。”
“徐庶?”孙策浓眉一挑,略显诧异,“他来得倒快!人在何处?” “已在偏厅等候。”周瑜答道,“正欲与伯符详商。”
“走!”孙策毫不拖泥带水,转身便向偏厅走去,步伐虎虎生风。你与周瑜紧随其后。
在踏入偏厅前的一瞬,周瑜的脚步微缓,与你并行,用仅有你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,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复杂意味: “伯符对你,倒是愈发关切了。”
你心头一跳,侧目看他,却只见他面色如常,已先一步踏入厅中,仿佛刚才那句只是随口的感叹。
偏厅内,徐庶早已起身等候,见到孙策,立刻郑重行礼:“庶,拜见吴侯!” 孙策大手一挥:“元直先生不必多礼,坐!”
他径直走到主位坐下,目光如电,扫过你和周瑜,最后定格在徐庶身上,“先生此来之意,公瑾已在信中略述。新野危殆,刘皇叔求援,是也不是?”
“正是!”徐庶见孙策如此直接,精神一振,再次将昨夜所述局势,以及刘备愿意表奏孙策领荆州牧的条件重申一遍,言辞比昨夜更加恳切急迫。
孙静听不语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,强大的气场让整个偏厅的气氛都为之凝滞。
他不同于周瑜的缜密算计,其决策往往更倾向于直觉与魄力。
“曹操……”孙策缓缓吐出这个名字,虎目中闪过一丝凛冽的战意,“他想吞并荆州,进而图我江东,那是痴心妄想!”他猛地看向周瑜,“公瑾,你怎么看?这援,该不该发?”
周瑜早已成竹在胸,将昨夜与你商议的“虚张声势,争取时间”之策,以及需要孙策决断的大军调动等事项清晰禀明。
他言语条分缕析,既说明了援助的必要性,也阐明了其中的风险与步骤。
孙策听完,略一沉吟,猛地一拍案几:“好!就依公瑾和鹤月之策!江夏水军即刻前出,做出进攻姿态,消息也给我放出去,越大声越好!让曹操也知道,我江东儿郎不是泥捏的!” 他这决断,带着孙伯符特有的果敢与霸气。徐庶闻言,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神情。
“不过,”孙策话锋一转,目光锐利地看向徐庶,“元直先生,我江东可以出兵策应,但刘皇叔也需拿出诚意。表奏之事,空口无凭。待击退曹军,荆州归属,你我双方还需坐下来,细细厘清!” 他这是在为江东争取最大的战后利益,态度强硬,不容置疑。
徐庶心知这是必然,连忙应下:“这是自然!击退曹贼,保全荆州,乃当前第一要务!一切但凭吴侯主张!”
大事方定,孙策似乎才注意到你一直沉默,转而看向你,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:“鹤月,此计有你参详,我便放心。推演曹军动向,协调军需之事,恐怕还要多劳你费心。” 他的信任与倚重,毫不掩饰。
你垂首应道:“竹分内之事,不敢不尽心。”
周瑜在一旁静静看着这一幕,面上带着得体的微笑,符合他江东重臣的身份,唯有在孙策目光转向你时,他端茶杯的手指,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些许。
而徐庶,在庆幸求得援军的同时,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厅中三人之间流动的某种异常氛围。
孙策对“陈公子”超乎寻常的信任与亲近,周瑜那完美笑容下的一丝晦暗,以及你应对时那份刻意维持的平静……这一切,都让他心中隐隐升起一丝不安。
他这位挚友,在这江东的权力核心中,似乎已陷入了一个更为复杂纠葛的漩涡
孙策的归来,如同猛虎入林,瞬间改变了力量的平衡。援刘抗曹的大战略虽定,但每个人心中的盘算与情感的暗流,却在这一刻,变得更加汹涌难测。
喜欢神女衔玉而生,三国大佬争疯了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神女衔玉而生,三国大佬争疯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