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见岐伯眉头紧皱,神色异常凝重,他缓缓开口说道:“脉象若是呈现出大而急速之态,犹如那汹涌澎湃、滚滚上涌的泉水一般,那么便意味着病势此刻正处于不断进展之中,情况甚是危急啊!此情形恰似那洪水骤然冲破堤坝,其来势可谓是汹汹不可阻挡,病情亦是如此迅猛地发展着。倘若不能当机立断采取措施对其加以有效控制的话,恐怕将会给患者带来性命之忧。此时此刻的患者,就宛如身处狂风暴雨之中的一叶孤舟,孤立无援,随时都有可能被那惊涛骇浪无情地吞没。”
说到此处,岐伯稍作停顿,深吸一口气后继续道:“反之,如果脉象变得隐约难觅,微细至极以至于几乎感受不到力量的存在,又或者如同那紧绷的弓弦突然之间断裂开来而后迅速消失不见,那么这便是气血已然枯竭、生机彻底断绝之兆啊!这种状况正如那即将燃尽的油灯,原本明亮的光芒逐渐变得黯淡微弱,最终直至完全熄灭。随着灯火的熄灭,生命之光亦随之悄然消逝,所有的一切都无可避免地陷入到了那无边无际的黑暗深渊当中。”
紫萱感慨道:“先生,这脉象之中,竟蕴含着如此丰富的人体健康信息,真可谓是生命的密码。那面诊又有着怎样的奥秘呢?”
岐伯神色庄重,缓缓说道:“紫萱,精明见于目,五色现于面,这都是内脏的精气所表现出来的光华。通过观察面部的色泽和眼神,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,就像通过观察花朵的颜色和姿态,能知晓它的生长状态。赤色,应该象帛裹朱砂一样,红润而不显露,这是气血充足、脏腑功能正常的表现,就像清晨的朝霞,绚丽而柔和,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;不应该象砂石那样,色赤带紫,没有光泽,若出现这样的赤色,说明体内有热邪,且气血瘀滞,病情较为复杂,就像被污染的河流,失去了清澈与活力。”
岐伯微微颔首,缓声道:“白色,理应犹如那洁白如雪的鹅羽一般,不仅颜色纯白,更散发着迷人的光泽。此乃肺脏功能良好、气血和谐顺畅之体现啊!恰似寒冬腊月里飘落而下的纯净雪花,晶莹剔透,毫无瑕疵可言。”他稍作停顿,目光凝视远方,似乎在回忆着什么重要之事。
紧接着,岐伯话锋一转,神色凝重地说道:“然而,若是面色呈现出如盐般的苍白且带有灰暗之色,则表明体内气血亏空,或许还暗示着肺虚或者其他脏腑已然产生了病变。此时人体的抵抗力便会大幅减弱,宛如一座失去了坚固城墙庇护的城堡,极易遭受外界强敌的侵袭与攻击。”说到此处,岐伯不禁轻轻叹息一声,流露出对这种状况的忧虑之情。
“青色,应该青而明润如壁玉,这是肝脏气血充足、功能正常的表现,宛如一块温润的美玉,散发着柔和的光芒。”岐伯解释道,“不应该象蓝色那样青而带沉暗色,若出现沉暗的青色,说明肝郁气滞,气血不畅,可能会出现胁肋疼痛、情志抑郁等症状,就像被乌云笼罩的天空,失去了往日的晴朗。”
“黄色,应该象丝包着雄黄一样,黄而明润,这是脾胃功能正常、气血生化有源的表现,好似秋天成熟的麦穗,饱满而富有生机。”岐伯继续阐述,“不应该象黄土那样,枯暗无华,若面色如黄土,说明脾胃虚弱,运化失常,气血不足,身体的营养供应出现问题,就像贫瘠的土地,无法孕育出茁壮的庄稼。”
“黑色,应该象重漆之色,光彩而润,这是肾脏功能正常、肾精充足的表现,如同深邃的夜空,神秘而富有力量。”岐伯最后说道,“不应该象地苍那样,枯暗如尘,若面色如地苍,说明肾精亏虚,可能存在肾虚或其他脏腑的病变,身体的生殖和生长发育功能受到影响,就像失去根基的大树,逐渐枯萎凋零。”
“假如五脏真色暴露于外,这是真气外脱的现象。”岐伯语重心长地说,“人的寿命也就不长了。目之精明是观察万物,分别黑白,审察长短的,若长短不明,黑白不清,这是精气衰竭的现象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也是脏腑精气的汇聚之处,当眼睛失去光彩,视物不清时,说明人体的精气已经严重不足,病情危重,就像一盏即将熄灭的灯,光芒越来越微弱,生命的火焰即将熄灭。”
紫萱恭敬地说:“先生教诲,弟子铭记于心。日后定当用心钻研脉诊和面诊之法,准确判断疾病,为患者解除病痛。”
岐伯微微点头:“紫萱,医道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,脉诊和面诊之法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,才能做到准确无误。希望你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,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大医。在诊断疾病时,要全面观察患者的脉象、面色、症状等,综合判断,不可片面地只看某一方面。同时,要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,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。每一位患者都是独特的个体,他们的痛苦和需求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和理解。”
紫萱望着岐伯离去的背影,心中满是坚定。她重新翻开《黄帝内经》,在静虚谷的溪边,继续探寻着中医那无穷无尽的奥秘。她深知,自己在医道的征程中才刚刚起步,未来还有无数的知识和经验等待她去学习和积累。但有岐伯的悉心教导和《黄帝内经》的智慧引领,她充满信心,将坚定不移地走在这条传承中医、救死扶伤的道路上,为弘扬中医文化、造福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,让古老的中医智慧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喜欢静虚谷秘史: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静虚谷秘史:黄帝内经新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