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先生,那痹症又该如何通过脉诊和面色来精准判断呢?”紫萱追问道。岐伯神色变得凝重起来,说道:“先讲讲心痹,当心痹发作时,患者外在会显现赤色,脉象表现为急疾而坚实。这表明邪气在中脘部位积聚,患者常常会出现妨害饮食的症状,这种病症就叫做心痹。之所以会如此,是因为心主血脉,倘若心脉被痹阻,气血运行不畅,就如同道路堵塞,必然会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,使得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吸收,进而导致饮食不化。这种病往往是由于外邪的侵袭所致,通常是因为患者思虑过度,使得心气变得虚弱,此时邪气便乘虚而入。”
“肺痹,外在表现为白色,脉来急疾并且浮。这是典型的上虚下实之象,所以患者常常会出现惊骇的症状。”岐伯接着说,“病邪积聚在胸中,导致患者出现气喘的症状,但实际上肺气本身是虚弱的,这种病症被称为肺痹。肺痹有时还会出现寒热交替的症状,而且常常是因为醉后行房而诱发。肺主气,司呼吸,就像人体的气体交换站。倘若肺气虚弱,再感受外邪,邪气与正气相互交争,就如同战场上的敌我双方争斗,必然会出现寒热症状。而醉后行房,会大量耗伤人体正气,使得肺卫功能变得不固,外邪也就更容易乘虚入侵。”
“肝痹,外在显现青色,脉来长而且左右搏击手指。这意味着病邪积聚在心下,有一种支撑胀满的感觉,这种病症就叫做肝痹。肝痹大多是因为人体遭受寒湿之邪的侵袭而引发,其病理机制与疝有相似之处,症状表现为腰痛、腹部冷痛、头痛等。”岐伯继续阐释,“肝主疏泄,藏血,就像一个气血的调节大师。倘若寒湿之邪侵犯肝脏,会导致肝气运行不畅,气血瘀滞,就如同河道被淤泥堵塞,水流受阻。肝与肾同源,肝肾亏虚的人,更容易受到寒湿之邪的侵袭,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。”
紫萱认真聆听,心中对痹症的认识逐渐清晰明了。岐伯稍作停顿,又说道:“厥疝,外在呈现黄色,脉象虚大。这表明病邪在腹中积聚,并且有逆气产生,这种病症被称为厥疝,女子也会出现这种情况。厥疝大多是由四肢剧烈活动后,汗出当风所诱发。脾胃虚弱,运化失职,就像一个失灵的加工厂,无法正常处理水谷,导致水湿在体内内生,凝聚成痰。痰气相互交阻,就如同道路上的障碍物,阻碍了气机的正常运行,从而形成厥疝。四肢剧烈活动后,人体的汗孔张开,此时当风而卧,风邪就会乘虚而入,与体内的痰湿相互搏结,最终导致病情发作。”
“肾痹,外在显现黑色,脉象尺上坚实而大。这是病邪在小腹与前阴积聚的表现,病症叫做肾痹。肾痹大多是由于冷水沐浴后,睡卧受凉所引起。”岐伯总结道,“肾主水,藏精,如同人体的能源储备库和水利调节中枢。倘若冷水沐浴后睡卧受凉,寒邪会直接侵袭肾脏,导致肾的气化功能失常,水液代谢紊乱,就如同水库的阀门失灵,水流失去控制。肾与膀胱相表里,肾脏一旦发生病变,必然会影响膀胱的开合功能,从而引发一系列相关症状。”
“先生,那通过观察五色,又该如何判断生死预后呢?”紫萱问道。岐伯神色庄重,说道:“观察五色,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方法之一。当看到患者面黄目青、面黄目赤、面黄目白、面黄目黑时,这些情况都表明患者尚有生机,不会危及生命。这是因为面带黄色,黄色在五行中对应脾胃,意味着患者的脾胃功能尚存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只要脾胃功能正常,就如同有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,人体便有生机。然而,如见到患者面青目赤、面赤目白、面青目黑、面黑目白、面赤目青,这些都属于死亡的征象。因为面部没有黄色,说明脾胃的土气已经衰败。脾胃衰败,就如同切断了人体的能量来源,气血生化无源,人体失去了滋养,生命自然也就难以维系。”
紫萱全神贯注地聆听着,将岐伯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铭记于心。她起身,恭敬地向岐伯行礼,说道:“先生,今日承蒙您的悉心教导,弟子对诊病五决之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。弟子定当勤奋钻研,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诊病中,努力做到学以致用。”
岐伯微笑着点头,说道:“紫萱,诊病之道,犹如在迷雾中探寻方向,需要医者用心去体悟,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。希望你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,成为一名医术精湛、医德高尚的大医,为百姓解除病痛,悬壶济世。”
紫萱目送岐伯离去,重新坐回溪边,再次翻开《黄帝内经》,继续沉浸在博大精深的医理海洋之中。在静虚谷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上,她在岐伯的悉心教导下,不断攀登中医的知识高峰,向着成为一代名医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。而她与岐伯之间的传承故事,也如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,在中医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熠熠光芒,激励着后世无数医家前赴后继,不断追寻医道的真谛 。
喜欢静虚谷秘史: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静虚谷秘史:黄帝内经新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