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静虚谷那静谧的清晨,柔和的日光穿过枝叶的缝隙,洒下一地斑驳。紫萱如往常一样,早早来到谷中一处清幽之地,摆好蒲垫,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学习与思索。她手中紧紧握着那本承载着无数中医智慧的《黄帝内经》,心中满是对未知知识的渴望。
没过多久,只见岐伯身穿着一袭素色长袍,步履稳健而又不失优雅地徐徐走来。他那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了特定的节奏点上,沉稳有力且富有韵律感。此时初升的阳光正洒落在他身上,将他的身影映照得愈发清晰挺拔、神采奕奕。远远望去,岐伯整个人显得格外精神矍铄,令人不禁心生敬意。
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,犹如深不见底的幽潭一般,深邃而神秘,其中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阅历。然而当他望向紫萱时,目光却又如春日暖阳般和煦温暖,让人倍感亲切。
看到岐伯到来,紫萱不敢有丝毫怠慢,急忙站起身来,双手交叠于身前,恭恭敬敬地向着岐伯行了一个大礼,然后开口说道:“先生,弟子近日来对于面诊之法颇感兴趣,但其中许多奥妙之处仍未能参透。特别是关于如何通过观察面色来准确判断病症的生死这一关键要点,更是令弟子深感困惑。所以今日特来请教先生,还望先生能够不辞辛劳,为弟子详细地讲解一番。”说罢,紫萱再次深深鞠了一躬,以表自己求学的诚恳之心。
岐伯微微点头,目光中带着期许,示意紫萱坐下,而后说道:“紫萱,面诊之术在中医诊断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。人的面部犹如一面镜子,能够映射出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。而通过观察面色的变化,我们往往可以洞察疾病的轻重,甚至推断生死预后。”
说着,岐伯从袖中取出一幅泛黄的画卷,徐徐展开。画卷上细致地描绘着各种面色的形态。他指着画卷上一片呈现出青如死草、枯暗无华色泽的区域,神情凝重地说道:“你看,当面色出现青如死草这般颜色时,毫无生机与光泽,这便是死症的征兆。青色在五行中与肝相对应,出现这种颜色,说明肝脏的生机已然衰竭,无法正常发挥其疏泄、藏血等功能,全身气血运行受阻,生机断绝。此乃肝脏之病已至绝境,难以回天。肝脏藏血,主疏泄,若生机断绝,体内气血无法正常调节与输布,身体各脏腑器官得不到滋养与濡润,生命便难以维系。”
紫萱紧紧盯着那片青色区域,脑海中努力想象着实际的面色模样,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沉重。她微微皱眉,问道:“先生,那这黄如枳实的面色,为何也被判定为死症呢?”
岐伯将手指移至画卷上一处黄褐暗沉的区域,解释道:“黄色应于脾土。枳实之色,黄而沉滞,毫无鲜活之感。若面色呈现出这样的黄色,表明脾脏的运化功能已严重受损,无法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,滋养全身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一旦脾胃衰败,人体就如同失去了根基,生命的滋养源泉干涸,故而多为死症。脾主运化,将我们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,再输送到全身各处。若脾失健运,营养匮乏,身体便会日渐衰弱,各个器官也会因缺乏滋养而无法正常运作。”
紧接着,岐伯又指向黑如烟灰的色泽区域,语气依旧凝重:“黑色与肾相关。烟灰色暗沉且毫无光泽,当面色如此时,意味着肾脏的精气已极度亏虚。肾藏精,主生长发育与生殖,是人体先天之本。肾精耗尽,人体的生命力便会迅速消逝,病情危急,难以挽救。肾所藏之精,不仅关乎生殖繁衍,更是人体生长发育、抵御疾病的根本所在。肾精亏虚到极致,人体的各项机能都会大幅衰退,生命之火也将逐渐熄灭。”
紫萱认真聆听,不时点头,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专注与敬畏。她紧接着问道:“那红如凝血和白如枯骨的面色呢,先生?”
岐伯神色严肃,缓缓说道:“红色对应心脏,凝血之色,红而凝滞,失去了血液应有的鲜活灵动。这反映出心脏的气血运行严重受阻,心主血脉的功能丧失殆尽,无法正常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,生命的动力源泉即将枯竭,所以亦是死症。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核心动力,一旦气血凝滞,无法正常泵血,全身各组织器官便会因缺血缺氧而受损。而白色对应肺脏,白如枯骨,毫无润泽之感,表明肺脏的气阴已严重亏虚,肺主气司呼吸,肺脏衰败则呼吸功能受损,无法正常进行气体交换,生命也将难以维系。肺主气,参与人体的呼吸过程,将自然界的清气吸入体内,同时排出体内的浊气。若肺脏气阴两虚,呼吸功能失常,清气无法充足摄入,浊气难以有效排出,人体就会陷入缺氧的危险状态。”
紫萱长舒一口气,心中对死症的面色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。但她又急切地想知道关于生机的面色表现,于是问道:“先生,那能够判断生机的面色又是怎样的呢?”
岐伯脸上浮现出一丝温和的笑意,重新指向画卷上的另一部分区域,说道:“你看,面色青如翠鸟的羽毛,翠羽之色,青而鲜亮,充满生机,这表明肝脏功能正常,肝气条达,气血运行顺畅。肝主疏泄,肝气正常则全身气机通畅,故而主生。当肝脏功能良好时,它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的气机,使气血运行有序,为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,反映在面部便呈现出这种生机勃勃的青色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静虚谷秘史: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静虚谷秘史:黄帝内经新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