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到中央,岐伯的语气变得沉稳:“中央与长夏相应,长夏时节湿气弥漫,与土气相互交融,土气产生甘味,甘味滋养脾气,脾气充实肌肉,肌肉丰满便能滋养肺气,脾气与口息息相关。中央的变化在天为湿气,在地为土气,在人体为肌肉,在五脏为脾,在五色为黄,在五音为宫,在五声为歌,在病变的表现为哕,在窍为口,在五味为甘,在情志的变动为思。但过度的思虑会损伤脾脏,愤怒的情绪能克制思虑;湿气会伤害肌肉,风气可以驱散湿气;甘味会伤害肌肉,酸味能够抑制甘味。”
说到西方,岐伯的神情略显肃然:“西方与秋天相应,秋天天气肃杀,干燥之气与金气相伴而生,金气产生辛味,辛味滋养肺气,肺气滋养皮毛,皮毛润泽便能滋养肾脏,肺气与鼻子相互关联。西方的变化在天为燥气,在地为金气,在人体为皮毛,在五脏为肺,在五色为白,在五音为商,在五声为哭,在病变的表现为咳,在窍为鼻,在无味为辛,在情致的变动为忧。忧愁会伤害肺脏,喜悦的心情能抑制忧愁;热能伤害皮毛,寒能抵御热;辛味会伤害皮毛,苦味能够克制辛味。”
谈及北方,岐伯的声音变得低沉:“北方与冬天相应,冬天寒气凛冽,与水气相应和,水气产生咸味,咸味滋养肾气,肾气助长骨髓,骨髓充实便能滋养肝脏,肾气与耳朵密切相连。北方的变化在天为寒气,在地为水气,在人体为骨髓,在五脏为肾,在五色为黑,在五音为羽,在五声为呻,在病变的表现为战栗,在窍为耳,在五味为咸,在情致的变动为恐。恐惧会伤害肾脏,思虑能够克制恐惧;寒能伤害血,燥(湿)能抵御寒;咸能伤害血,甘味能够克制咸味。”
岐伯微微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你看那天之阳气在西北方相对不足,所以西北方属阴,人的右耳也往往不如左耳聪慧;地气在东南方有所欠缺,所以东南方属阳,人的左手足也常常不及右边强壮。因此,善于运用针法的人,病在阳,就从阴的方面去引导疏通;病在阴,就从阳的角度去调和平衡。取右边的穴位来治疗左边的病症,取左边的穴位来医治右边的问题。通过自身的正常状态去对比病人的异常情况,从外在的症状去洞察内在的病变,并且仔细判断病情的太过或不及,这样就能在疾病刚刚萌芽的时候,敏锐地察觉到病邪的所在之处。此时及时进行治疗,就如同在火苗刚刚燃起时将其扑灭,不让病情发展到危险的境地。”
“疾病初期,病情较轻,可用刺法将其治愈;等到病势强盛之时,必须等待其稍微衰退,然后再用刺法使其痊愈。所以对于病情较轻的,采用发散轻扬的方法来治疗;病情严重的,运用消减的方法来控制;气血衰弱的,采取补益的措施来调养。形体虚弱的,应当温补其气;精气不足的,要用厚味的食物来补充。仔细观察病症是在阴还是在阳,以此来辨别其刚柔特性,阳病应当治阴,阴病应当治阳;确定病邪在气还是在血,更要防止血病累及气,气病波及血,所以血实宜用泻血法,气虚宜用导引法。”
紫萱听得如痴如醉,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岐伯的敬仰之光。她深知这些古老的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,不仅照亮了古人对生命和自然的认知之路,也将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健康和福祉的希望之光。在这宁静而神秘的溪边,紫萱在岐伯的悉心教导下,沉浸在《阴阳应象大论》的智慧海洋中,不断汲取着其中的精华,仿佛一棵茁壮成长的幼苗,向着成为精通上古医道的医者的目标奋勇前行。她坚信,这些古老的智慧必将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,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出无尽的力量,就像那古老的灯塔,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为迷失方向的船只指引着前行的方向。
喜欢静虚谷秘史: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静虚谷秘史:黄帝内经新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