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说二皇子玉晨已被定罪流放,大皇子玉明也因腿伤彻底无缘储位,但他们的生母贵妃娘娘却并未就此消停。
据皇后透露,贵妃近日时常前往御前哭诉,声泪俱下,直呼两个儿子惨遭陷害,命运多舛。
二皇子那些铁证如山的丑事,她自然无法辩驳是冤枉,但大皇子玉明断腿一事,她便有了发挥的余地。
她在皇帝面前泣不成声,一口咬定是洛宫奕刚愎自用、指挥不当,甚至暗指其有意构陷,才导致她的大儿子在战场上身受重伤,落下终身残疾。
皇帝虽心知肚明大皇子平日行事如何,但为了堵住贵妃的嘴,也为了给朝野上下一个交代,以示公允,最终还是下令派大理寺官员前往军营走访调查。
军营中,众人虽不敢明指皇子过失,但提及大皇子昔日作为,无不暗皱眉头——他在军中向来高高在上,独断专行,屡次不听洛宫奕等将领的劝谏。
甚至在那场导致他残废的战役中,洛宫奕数次请求援兵协同策应,皆被大皇子以“时机未到”、“不宜妄动”为由强行压下,这才导致了后续的混乱与悲剧。
调查结果虽未明言洛宫奕之过,但为了平息风波,皇帝还是象征性地将洛宫奕停职两日,暂卸军务,令其“闭门思过”。
这停职的处分,于洛宫奕而言,却是正中下怀。
他乐得清闲,正好将营中事务仔细交代给可靠的柳副将,自己则一身轻松,趁着这难得的“假期”,堂而皇之(悄悄)地住进了瑞王府,在玉砚的殿宇中过了两天无人打扰的神仙日子。
玉砚初时还为他被停职一事感到些许担忧,可见洛宫奕本人一副浑不在意、甚至颇为享受的模样,神情自若,他便也渐渐放下心来。
这两日里,洛宫奕或是陪着玉砚处理公务,为他研墨铺纸,出谋划策;或是两人依偎在窗下,低声商讨着未来的种种计划。
而到了夜晚……更是情意缱绻,难舍难分。洛宫奕夜夜缠磨,几乎时时刻刻都想将玉砚拥在怀里,贴在一处,恨不能融为一体。
大理寺的调查进行了几日,结果自然是证明了洛宫奕在军务上并无错处,一切决策皆符合兵法常理,是大皇子玉明刚愎自用、不听军令所致。
皇帝本也从未怀疑过洛宫奕的忠诚与能力,此番调查,不过是为了堵住贵妃和某些可能存在的悠悠众口。
贵妃见此事也无法动摇洛宫奕分毫,心中虽恨极,却也不敢再肆意闹腾。
她知道,自己在这宫中绝不能先倒下去,远在边疆受苦的二儿子或许还需要她的金银打点,将来未必没有机会运作,将其弄回京城。因此,她只得强打精神,暂时收敛,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放肆。
洛宫奕正享受着这偷得浮生半日闲,与心上人耳鬓厮磨的惬意时光,宫里的旨意便又到了——停职反省结束,命其即刻返回军营,重整军务,招兵买马,加紧训练新兵。
接到旨意,洛宫奕搂着怀里的玉砚,手臂收得紧紧的,将脸埋在他颈窝间,竟带着几分罕见的耍赖语气,闷声道:
“不想去了……微臣不想当这将军了。就想日日陪着殿下。”
玉砚被他这孩子气的话逗笑,轻轻拍了拍他的背,像哄个大孩子般:
“胡说,岂可终日沉溺于……于此等事?国家正值用人之际,军营需要你,父皇信任你,岂能因私废公?”
洛宫奕却抱得更紧,仿佛要将人揉进骨血里,声音里带着浓浓的眷恋和不舍,还有一丝委屈:“都怪殿下……”
玉砚失笑,微微挣开一些,挑眉看他:
“哦?这还怪起我来了?”
洛宫奕抬起头,目光灼灼地凝视着玉砚因近日缠绵而愈发显得莹润绯红的面颊,理直气壮地低语:
“自然怪殿下。怪殿下太过香甜可口,让微臣尝过了便再也不想离开,只想做个沉溺温柔的昏头武将,什么将军、什么军务,统统都不想理会了。”
他这话说得直白,玉砚的脸“唰”地一下红透了,羞赧地瞪了他一眼,心里却是甜丝丝的。
但他终究是明事理的,知道轻重缓急,只得软硬兼施,一边替他整理好有些凌乱的衣袍,一边柔声催促:“莫要胡闹了,快些起身,军营里还等着你呢。正事要紧。”
洛宫奕看着眼前人明明羞涩却强装镇定、努力摆出王爷威仪催促他的模样,心中爱极,却又不得不遵从皇命。
他重重地在玉砚唇上啄吻了一下,这才万分不舍地松开怀抱,起身整理戎装,准备返回那枯燥却责任重大的军营。
……
自那场风波后,洛宫奕与玉砚在明面上虽不至于过分亲密,却也无需再刻意装作素不相识。
朝堂宫宴相遇,彼此颔首致意,或是简短交谈几句,落在旁人眼中,只觉是位高权重的将军与圣心眷顾的亲王之间寻常的礼节往来,并无一人觉得怪异。
毕竟,一个是以铁血手腕拱卫边疆的国之利器,一个是以清正廉洁闻名的贤德王爷,两人走得近些,在众人看来,反倒是社稷之福,无人会往那悖逆伦常的方向去想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娇气殿下卿卿如晤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娇气殿下卿卿如晤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