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且,洛宫奕行动如此迅捷,竟已点齐一万先锋人马,连夜冒着风雪悄然北上了!
听到同行的还有他那心思诡谲的大皇兄,玉砚的担忧更是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。
洛宫奕自幼从军,在那尸山血海中摸爬滚打,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,经历的生死危机,早已不计其数。
他如今的地位与威望,完全是靠着赫赫军功与无数血泪换来的。
旁人只看到他位高权重、风光无限,可玉砚看到的,却是他背后吃尽的苦头,受过的磨难。
难道一个人因为坚韧,因为能吃苦,就活该一辈子都要冲锋陷阵,在最危险、最艰苦的地方搏命吗?这个念头让玉砚心中一阵酸楚刺痛。
他多想能任性一次,抛开这亲王身份,拉着洛宫奕的手,远离这朝堂的是非与边关的烽火,去做那闲云野鹤,过普通百姓柴米油盐的平静日子。
可这终究只是奢望。
身上的担子让他卸不下来。
思绪纷乱间,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摆在了眼前——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!
如此严寒天气,路途被大雪覆盖,行军艰难,消耗倍增。
洛宫奕虽已紧急调拨,但仓促之间,又能筹集多少?边关本就缺粮,这支援大军一去,若后勤不济,后果不堪设想!
不能再等了!
玉砚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对那人安危的牵挂,一步跨出臣列,声音清朗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,响彻大殿:
“父皇!儿臣有本奏!”
瞬间,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年轻的瑞王身上。
“洛将军与大皇兄此行驰援边关,军情紧急,刻不容缓。然,如今正值严冬,一路山高路远,雪深难行,粮草辎重运输必然倍加艰难。儿臣恐先行调拨之粮草,尚不足以支撑大军长途跋涉与边关持久之战。”
他条理清晰,直指要害,“边疆苦寒,将士们除粮食外,御寒之衣物、生火之木材,皆为维系战力之必需!儿臣以为,当务之急,需立刻增援各类物资,以确保边关稳定,将士无虞!”
他目光扫过殿内众臣,继续道:
“然,儿臣亦知,今年多地遭遇水患,税收不及往年,国库或有空虚之虑。故此,儿臣恳请父皇,下旨于朝野,募集捐输,集众人之力,共度国难!不知诸位同僚,可愿为国出力,慷慨解囊?”
这番话,既点明了问题的严峻,又提出了可行的方案。
那些原本依附大皇子玉明的官员,见自家主子已被“发配”边疆,气势顿减,又见瑞王出面倡议,为了不被清算或试图挽回些印象。
此刻倒也愿意表现一下,纷纷出列,表示愿意捐出些许银两或物资,虽不算多,但总算开了个头。
然而,以二皇子玉衡为首的一党,素来与玉砚不对付,此刻便阴阳怪气地唱起了反调。
一位御史踱步出列,捋着胡须,慢悠悠地道:
“瑞王殿下心系边关,其情可悯。然,正如殿下所言,今年水害频仍,百姓困苦,税赋收缴不易,国库确实捉襟见肘。我等官员,亦感同身受,平日已是节衣缩食,维系朝廷体面。这募捐之事……恐怕非一句倡议那般简单啊。”
言下之意,无外乎是哭穷和质疑玉砚空口白话。
端坐龙椅上的皇帝自然知道儿子的好意,但也明白要从这些惯于算计的官员口袋里掏出钱来,绝非易事。
他正欲开口,却见玉砚神色不变,反而微微一笑,再次躬身,声音清晰而有力:
“父皇,诸位同僚所言,儿臣深知。正因如此,儿臣愿以身作则,率先捐出黄金五百两,外加新制棉衣一百车,即刻便可调拨!若后续军资仍有短缺,儿臣……愿变卖瑞王府宅,所得银钱悉数充作军资,只求边关将士能得温饱,我大吾边疆能平安度过此劫!”
“什么?!”
“变卖王府?!”
此言一出,满朝哗然!就连龙椅上的皇帝也瞬间坐直了身体,眼中满是震惊与动容。
五百两黄金已是巨款,一百车棉衣更是雪中送炭,而变卖王府……这简直是破釜沉舟,将自身置于毫无退路之地!
那些官员们争夺名利,博取名声,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更多的权和利,这种只有付出、甚至可能倾家荡产却无直接利益回报的事情,他们是绝不会做的。
可瑞王殿下,他图什么?
就为了一个“贤王”的虚名?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!
然而,玉砚的神情坦然至极,眼神清澈,毫无作伪之态。
他并非为了虚名。
他脑海中浮现的,是自己在军营诊所见——将士们衣衫单薄,在寒风中瑟瑟发抖,伤口因缺医少药而溃烂,食物粗糙难以下咽……
他们是在用生命守护这个国家的安宁!与他们的付出相比,钱财这等身外物,又算得了什么?
他在京城,居于暖室,食有珍馐,若不能体恤那些在苦寒中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,这亲王当着又有何意义?
他这番近乎“傻气”却无比赤诚的举动与话语,动容了朝堂上许多官员惯常的算计与冷漠。
除了那些铁了心的铁公鸡,大多数官员,无论派系,脸上都露出了复杂的神色——有震惊,有羞愧,也有被点燃的热血。
终于,陆陆续续有更多官员出列,表示愿意捐输。
为边关募捐之事,总算在一片震惊与动容中,取得了艰难的初步胜利。
而玉砚站在那里,心中所念,唯有远行之人的安危,与边关将士的温饱。
喜欢娇气殿下卿卿如晤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娇气殿下卿卿如晤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