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72 章 “花丝镶嵌的‘传承难题’
第一节:工坊里的 “断代焦虑”—— 难题具象化
腊月的北京,寒风裹着细雪敲打着王大师工坊的木窗。工坊不大,20 平米的空间里,靠墙摆着三排老工具:象牙拔丝板(光绪年间传下来,12 个孔径最小仅 0.3mm)、银质镊子(头部弯度经三代人打磨,刚好贴合花丝弧度)、紫铜坩埚(烧熔金丝用,锅底积着百年包浆)。王大师坐在靠窗的老榆木桌前,手里捏着一根 0.6mm 的金丝,正教 18 随学徒小周编 “平填丝”—— 金丝要先在火上退火(温度控制在 300℃,差 5℃就会脆断),再用镊子一点点填进铜胎纹路里,小周的手已经被扎破了 3 次,指尖贴着创可贴,还在微微发抖。
“别急,” 王大师的声音带着老匠人特有的沉稳,指腹轻轻抚过铜胎上的缠枝莲纹,“我像你这么大时,扎破的手比你多一倍,师父说‘花丝是细活,要把心沉到金丝里’。你看这根丝,填进去要跟纹路齐平,差 0.1mm 都不行,卢浮宫展的作品,可不能有半点马虎。”
小周点点头,深吸一口气重新捏起镊子,可金丝还是在舔到底 3 全时断了。他懊恼地把镊子拍在桌上:“大师,我是不是太笨了?之前跟我一起学的 3 个同学,上周都走了,说‘编花丝一天挣的钱,不如去奶茶店打工多’,还说‘这手艺太老了,年轻人没人喜欢’。”
王大师的手顿了顿,目光落在桌角的招生启事上 —— 那是上个月贴出去的,写着 “招花丝镶嵌学徒 2 名,包吃住,月薪 3000 元,需学满 3 年”,可一个报名的都没有。他叹了口气,拿起桌上的 “花丝镶嵌扁方” 半成品(卢浮宫展传承系列作品),银质花丝在阳光下泛着冷光:“不是你笨,是这行太‘熬人’—— 学 3 年才能出师,前两年只能做些简单的配件,挣的钱刚够糊口;就算出师了,做一件像样的花丝作品要半个月,卖价还不如机器生产的‘仿花丝’首饰高。我这手艺,到我这代是第 5 代,要是没人传,就真断了。”
“王大师,我们来看看进度。” 门口传来林浅的声音,她和陆沉裹着寒气走进来,手里提着保温袋,里面是刚买的热包子和豆浆,“刚从李大师那边过来,他的点翠簪快做完了,您的扁方怎么样了?”
王大师把半成品递给林浅,语气里带着无奈:“扁方的花丝基底快编完了,可镶嵌蓝宝石还得等小周熟练点。就是这传承的事,让我睡不着 —— 卢浮宫展要展示‘新生系列’,小周是目前唯一的年轻传承人,可他一个人,撑不起花丝的未来啊。”
林浅接过扁方,指尖触到细密的花丝,能感受到每一根金丝的力道 —— 那是王大师用了半个月,每天坐 8 小是编出来的。她看向陆沉,两人眼神交汇 —— 筹备卢浮宫展时,他们只关注了 “作品好不好”,却没意识到 “人够不够”:点翠有李大师带了 2 个徒弟,玉雕有张大师的儿子接班,唯独花丝,王大师 60 岁了,身边只有小周一个学徒,还面临着 “留不住” 的风险。
“王大师,您别着急,” 林浅把扁方轻轻放在丝绒盒里,“‘林浅珠宝设计师扶持基金’的首项提案就是‘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’,之前一直在做前期调研,现在正好针对花丝镶嵌的困境,做专项落地。我们不仅要让小周留下来,还要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学花丝,把您的手艺传下去。”
陆沉补充道:“基金里专门划拨了 500 万作为‘花丝传承专项款’,用来解决‘学徒留不住’的核心问题 —— 比如提高学徒薪资、提供学费减免、对接实习就业渠道,还能帮工坊升级设备,让年轻人觉得‘学花丝有前途、有保障’。”
王大师的眼睛亮了起来,手里的镊子都忘了放下:“真的?那太好了!我之前去职业学校招人,校长说‘现在的孩子更愿意学设计软件,觉得手工活没面子’,要是能有这些支持,说不定真能留住人。”
第二节:计划破局 ——“三维支持体系” 的落地构想
当天下午,林浅、陆沉、王大师、小周,还有基金的执行总监(前珠宝行业协会秘书长),在工坊里开了一场 “小型研讨会”,把 “花丝传承人培养计划” 拆解成 “经济支持 — 技艺培养 — 就业保障” 三维体系,每个维度都有具体的落地措施,避免 “空喊口号”。
第一维:经济支持 —— 解决 “学得起、留得住” 的核心痛点
学徒薪资补贴:基金每月给学徒发放 “生活补贴”,标准为:第一年 4000 元 / 月(高于当地服务业平均薪资 10%),第二年 5000 元 / 月,第三年 6000 元 / 月;王大师的工坊只需承担学徒的食宿,补贴由基金直接打到学徒卡上,避免 “工坊负担重、学徒拿得少”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《闪婚三个月,前夫竟是我顶头上司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,站内无任何广告,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!
喜欢闪婚三个月,前夫竟是我顶头上司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闪婚三个月,前夫竟是我顶头上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