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身踏入金仙层次,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。但林玄很快发现了一个新的、更为隐性的危机——元神修为的严重滞后。
天仙后期的元神,去驾驭一具拥有金仙之力、且潜力无穷的混沌金身,就如同一个稚童,勉强挥舞着一柄千钧重锤。不仅无法发挥出金身全部的威力,更在精微操控上显得力不从心。每次全力运转《混沌金身诀》引动混沌之气时,元神都会传来阵阵刺痛与滞涩感,那是掌控力达到极限的征兆。长此以往,不仅修炼事倍功半,更可能在关键时刻因元神不济而出现致命破绽。
“必须提升元神修为!”林玄意识到,肉身与元神必须协调发展,否则这强大的混沌金身非但不是助力,反而可能成为拖累甚至隐患。
然而,最大的问题依旧横亘于前——功法缺失。
鲲鹏的本命元神修炼法门随着传承一起残缺不堪。而《混沌金身诀》虽是无上法门,但其侧重点在于淬炼肉身、演化体内混沌,对于元神修炼虽有裨益,却并非主修之道,更多是随着肉身强大而被动提升,效率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。
坐拥宝山,却无开采利器。这种窘境,逼得林玄不得不将目光投向自身最大的、也是独一无二的宝藏——他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灵魂,以及其中蕴含的、与此方洪荒世界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。
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滋生:既然无现成功法可用,我何不自创一门?
这个想法极其疯狂。在洪荒世界,任何一部能直指大道的功法,无不是历经无数大能千锤百炼,或是先天传承而来。自创功法,尤其是高阶功法,难度无异于开天辟地。
但林玄有其优势。他拥有混沌珠,可近距离观摩、体悟那最本源的混沌状态,这是任何洪荒大能都难以企及的机缘。更重要的是,他脑中装着来自信息爆炸时代的、看似虚无缥缈却充满奇思妙想的“杂学”。
他首先回想的,是烙印在华夏文明基因深处的古老经典——《道德经》。
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,天地之始;有名,万物之母……”
“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……”
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……”
这些玄之又玄的经文,在此刻的北冥之底,结合他对混沌的感知,焕发出全新的光彩。他试图用《道德经》阐述的“无”与“有”、“虚”与“静”的道理,去理解混沌化生天地、动静相生的奥妙,希望能从中提炼出滋养元神、契合大道的法门。
同时,他搜刮着前世阅读过的无数洪荒小说中,关于元神修炼的种种设想。什么“斩三尸”、“凝道种”、“开内天地”、“观想混沌青莲”……各种或严谨或脑洞大开的设定,此刻都成了他推演功法的参考素材和灵感来源。
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。他将《混沌金身诀》作为根基框架,以其引动的混沌之气为能量源泉;将《道德经》的哲学思辨作为总纲指引,确定“致虚守静”、“道法自然”的修炼方向;再辅以那些小说中的奇思妙想作为具体术的尝试。
意识海中,仿佛开启了一个巨大的演武场。无数由神念构成的符文、经络图、观想模型生灭不定。他尝试构建新的元神运转路线,模拟混沌之气对元神的淬炼与滋养方式。
时间在一次次推演、一次次失败中流逝。
他尝试“观想混沌珠”,意图在识海凝聚珠影,吸纳混沌意蕴,却因混沌珠位格太高,观想出的虚影徒具其形,毫无神韵,反而差点引动混沌珠本体气息震荡,伤及元神。
他又尝试模仿“斩三尸”,意图在元神中分离杂念,纯化本质,却发现自身念头因穿越之故本就复杂,强行分离更是差点导致意识分裂,险象环生。
他还设想“身神同修”,将每一个肉身微粒都视作一个丹田,同时淬炼,以期元神随肉身同步壮大。但这个工程太过浩大精密,以他目前的元神修为和掌控力,根本无力支撑如此复杂的体系,推演片刻便头晕目眩,难以为继。
一次次尝试,一次次碰壁。
自创功法之难,远超想象。这并非简单的力量堆积,而是需要对大道法则有极深的理解,对自身状态有精准的把握,对能量运转有玄妙的构思。他空有超越时代的见识和顶级的资源,却缺乏最关键的、对洪荒天道及自身道路的深刻感悟作为基石。
不知又过去了多少年,林玄从又一次失败的推演中回过神来,意识中充满了疲惫与挫败感。功法,依旧毫无头绪。前路似乎被浓雾笼罩。
然而,就在他准备暂时放弃,继续打磨肉身之时,一道灵光,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,骤然照亮了他的意识!
“等等……我为何总是执着于‘创造’一部全新的、完整的功法?”林玄猛地抓住了这丝灵感,“我最大的优势,是《混沌金身诀》这门直指大道本源的炼体之法,以及混沌珠这混沌之源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圣道洪荒之鲲鹏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圣道洪荒之鲲鹏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