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开了承载着百亿年时光与无尽遐想的球状星团M4,“星旅者”号仿佛也沾染了一丝那份古老星域的沉静与肃穆。傅愽文小朋友不再像之前那样充满立刻探索下一个目标的急切,而是常常抱着他的画板,试图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那颗被他想象成拥有古老智慧文明所在的、挤满恒星的球形世界。傅水恒教授和我,陈博士,也乐于见到这种沉浸式的回味,知识的沉淀需要时间,尤其是如此震撼的概念。
然而,宇宙的剧本永远充满意想不到的转折。就在我们航行于一片看似平静的星际介质中时,飞船的传感器阵列突然发出了一阵并非紧急、却异常频繁的提示音,像是一连串被惊动的、发出清脆鸣响的宇宙风铃。
“嗯?”傅水恒教授从对导航星图的沉思中抬起头,花白的眉毛微微挑起,目光迅速扫过主控台上瀑布般流过的数据。“前方0.3光年区域,检测到异常强烈的粒子流辐射,能量谱段覆盖从射电到X射线……结构复杂,存在明显的对称性和高能激波特征。这不像超新星遗迹的膨胀波,也不像脉冲星的灯塔式扫射……”
我也立刻被吸引了注意力,调出高灵敏度的空间环境监测界面。数据显示,前方的宇宙空间并非真空,而是充斥着两股来自不同方向、相互对冲的、由高能带电粒子组成的洪流。它们的速度、密度和温度都极高,在相互碰撞的交界区域,产生了剧烈的相互作用。
“教授,这看起来像是……强烈的星风相互作用?”我推测道,心中已然升起一丝期待。
“很有可能!”傅教授的眼睛亮了起来,那是一种即将目睹宇宙奇观的兴奋,“而且,从这能量级别和结构尺度看,绝非寻常。启动高分辨率多波段成像系统,聚焦辐射源中心区域!”
随着指令下达,飞船前方的观测窗视野被迅速调整、放大并增强。当清晰的图像呈现在我们面前时,连见多识广的傅教授也不禁发出了一声低低的惊叹。傅愽文更是“哇”地一声,丢下了画板,整个人几乎要扑到观测窗上。
前方的宇宙画卷,已然超越了寻常星云柔和朦胧的美感,呈现出一种动态的、充满力量与冲突的、近乎狂暴的绚丽。
那是由两片巨大的、形态不规则的气体云团构成的复杂结构,它们像两团宇宙巨神呼出的、色彩斑斓的炽热气息,猛烈地撞击在一起。在撞击的中心区域,形成了一道清晰而曲折的边界——那并非静止的线条,而是一个无比明亮、不断扭曲、跃动着细碎电光的弧面。弧面一侧,是呈现蓝紫色调的炽热气体,仿佛被加热到极致的火焰;另一侧,则是略显暗红、但依旧散发着惊人能量的粒子流。在这道主弧面的外围,还有无数更小尺度的激波结构、涡旋和纤维状物质,如同巨大撞击溅射出的、凝固在时空中的能量浪花。
整个结构,就像宇宙中的一位无形画家,以星空为画布,用高能粒子作颜料,挥毫泼墨出了一幅描绘着最原始力量碰撞的、动态的抽象杰作。
“傅爷爷,陈伯伯!那是什么?好……好漂亮!但是又感觉……好厉害!”愽文的眼睛瞪得圆圆的,词汇量似乎不足以形容眼前的景象。
“这就是‘星风相互作用区’,孩子。”傅水恒教授的声音带着一种授课时的清晰与深邃,“而中间那道最亮、形状最奇特的边界,我们称之为‘激波面’(Bow Shock),有时也因为其形状,被浪漫地叫做‘宇宙弓形激波’。”
“星风?”愽文捕捉到了关键词,“星星……也会吹风吗?”
“是的,星星也会‘吹风’。”我接过话,开始了解释,“不过,这风不是地球上的空气流动,而是恒星持续不断地向外抛射出的、由高能粒子(主要是质子和电子)组成的流,我们称之为‘恒星风’。就像太阳也会吹出‘太阳风’,影响整个太阳系一样。只不过,我们眼前这两颗恒星,吹出的‘风’比太阳风要猛烈亿万倍。”
傅教授将传感器对准了相互作用区的两侧,锁定了两个耀眼的光点。“看,罪魁祸首就是它们。”图像放大,那是两颗异常明亮、颜色偏蓝的巨星。“左侧这颗,是一颗沃尔夫-拉耶星,质量极大,处于极不稳定的演化晚期,它以每秒高达数千公里的惊人速度,向外抛射物质,星风极其迅猛而炽热。右侧那颗,是一颗O型或B型的蓝超巨星,质量同样巨大,它的星风速度稍慢,大约每秒一千多公里,但密度更高,携带的物质总量更大。”
他调出了两股星风的模拟动画。可以看到,代表沃尔夫-拉耶星星风的蓝色高速粒子流,与代表蓝超巨星星风的红色高密度粒子流,像两股宇宙中的巨流,迎头相撞。
“现在,想象一下,愽文,”我指着那绚丽的激波面,“当这两股性质不同的‘风’以极高的速度撞在一起时,会发生什么?就像两辆高速行驶的汽车迎头相撞,或者两道海上的巨浪猛烈拍击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