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山河系列”的热度尚未消退,顾星晚团队的非遗创新计划已迈入新的阶段。缂丝传承人柳玉茹、云锦技艺守护者方承宇的加入,让这场非遗融合盛宴更添厚重——缂丝“通经断纬”的镂空质感,云锦“妆花遍地”的华贵光泽,与此前的刺绣技艺碰撞,注定要掀起新的时尚浪潮。而几位远道而来的国际学徒,更让这份传承多了跨文化的新鲜注脚。
柳玉茹是缂丝界的“守艺人”,祖上曾为皇家织造缂丝龙袍,她手中的缂丝作品,小到扇面,大到屏风,皆能做到“花有笑态,鸟有神情”。她带来的一幅缂丝《牡丹图》,用十几种丝线通过通经断纬的技法织就,花瓣的层次、叶脉的纹路,甚至露珠的剔透感,都栩栩如生,仿佛下一秒就要溢出香气。“缂丝素有‘一寸缂丝一寸金’之说,”柳玉茹轻抚着作品,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‘织’而非‘绣’,每一根丝线的排布都要精准,错一步便前功尽弃。”
方承宇则是云锦技艺的年轻传承人,打破了云锦多用作宫廷服饰的传统,尝试将其与现代面料结合。他带来的云锦面料,用金线、银线与彩色丝线交织,织出“宝相花”纹样,阳光下流光溢彩,华贵却不张扬。“云锦的‘妆花’技法,能在同一段经纬上织出多种颜色,而且每种颜色都能自然过渡,”方承宇介绍道,“它最适合做礼服的主体,能撑起气场,再搭配刺绣做点缀,相得益彰。”
与此同时,三位国际学徒也抵达了苏州工作室。来自法国的艾米丽,是服装设计专业的研究生,痴迷东方丝绸技艺;来自肯尼亚的卡玛,家族世代从事传统纺织,对中国非遗充满好奇;来自巴西的里卡多,是街头风设计师,想将中国非遗与南美传统图腾结合。三人带着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创作热情,一到工作室就被各种非遗技艺深深吸引。
顾星晚结合众人的特长,提出了“经纬共生”系列的创作构想:“缂丝的细腻、云锦的华贵,搭配刺绣的灵动,再融入国际学徒带来的异域文化元素,打造兼具东方底蕴与全球视野的作品。比如‘丝路华章’款,用云锦做礼服主体,织出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,缂丝做披肩,通过通经断纬技法再现沙漠绿洲的景致,再用苏绣、蜀绣的针法绣出沿途的花鸟、驼队,最后让国际学徒加入各自国家的传统纹样做点缀。”
这个构想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。柳玉茹负责缂丝披肩的创作,她要在披肩上再现沙漠绿洲的层次感,这需要精准控制丝线的疏密和颜色的过渡。起初,她尝试用单一的绿色丝线表现绿洲,却显得单调。艾米丽在一旁观察了许久,提出:“柳老师,我们法国的刺绣会用渐变色块表现光影,或许你可以试试用浅绿、深绿、墨绿三种丝线交替织入,再用白色丝线点缀露珠,这样绿洲会更立体。”柳玉茹采纳了她的建议,果然,缂丝披肩的绿洲部分瞬间鲜活起来,仿佛能看到阳光洒在草地上的斑驳光影。
方承宇则在云锦礼服的主体设计上遇到了挑战。他想织出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,但路线过于纤细,在云锦的大纹样中容易被忽略。卡玛提议:“我们肯尼亚的传统纺织会用彩色条纹突出重点,你可以用金线勾勒路线,再在路线两侧用苗绣的打籽绣做装饰,既突出了路线,又增加了立体感。”方承宇试着在云锦面料上预留出路线位置,织好后交给林芷琪用苗绣打籽绣点缀,金线的光泽与打籽绣的颗粒感相互映衬,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立刻成为了礼服的视觉焦点。
里卡多则和陈野合作,设计“跨界狂想”款街头风外套。他们用云锦做外套的肩部和袖子,织出巴西传统的羽毛图腾,缂丝做背部的装饰块,通过通经断纬技法绣出中国龙与巴西金刚鹦鹉共舞的图案,再用湘绣的鬅毛针绣出羽毛和龙鳞的质感,袖口则用粤绣的金银线绣出细小的丝路符号。这件外套融合了中国非遗、南美图腾和街头风,风格大胆前卫,却又和谐统一。
创作过程中,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无处不在。艾米丽学会了苏绣的平针绣,她在自己设计的缂丝手包上,用苏绣针法绣出法国国花鸢尾花,搭配缂丝的几何纹,既有东方韵味,又有法式浪漫;卡玛则将肯尼亚的蜡染技艺与蜀绣结合,她先用蜡染在面料上染出蓝色的几何图案,再用蜀绣的晕针绣出渐变效果,打造出独特的面料质感;里卡多则把巴西的彩色绳结技艺融入刺绣,在礼服的裙摆处,用彩色绳结与苗绣的辫绣交织,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和动感。
然而,融合并非一帆风顺。柳玉茹发现,缂丝的面料较为厚重,与云锦搭配后,礼服的整体重量过大,穿着不便。方承宇思考了许久,提出用“云锦薄缎”作为主体面料,这种面料保留了云锦的华贵光泽,却更加轻薄透气,再将缂丝披肩设计成可拆卸式,既解决了重量问题,又增加了礼服的实用性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《莹火虫下的星光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,站内无任何广告,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!
喜欢莹火虫下的星光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莹火虫下的星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