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的一个月,苏曼卿和顾星晚就留在了苏州的小院里,跟着周老先生学习染料的调配。每天天不亮,她们就跟着周老先生采摘植物、晾晒、发酵;白天就在小屋里试验染线,一根丝线,要经过浸泡、染色、晾晒、再染色、再晾晒的反复工序,才能达到想要的颜色。
刚开始的时候,总是失败。要么颜色太深,要么太浅,要么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变得浑浊。有一次,她们花了三天时间染出来的一批丝线,因为晾晒时遇到了阴雨天气,全部发霉变质,顾星晚看着那些报废的丝线,忍不住红了眼眶。
“别急。”苏曼卿拍了拍她的背,拿起一根稍微成功的丝线,“你看,这根的颜色就很接近我们想要的浅灰蓝,只要再调整一下染料的比例,肯定能成功。”
周老先生也劝道:“做天然染料,就得有耐心。以前我们染一匹布,要等上几个月,现在有了现代工具,已经快多了。你们记住,好的颜色,是等出来的,是磨出来的。”
在周老先生的鼓励下,两人重新振作起来。她们把每次的染料比例、染色时间、环境温度都详细记录下来,一点点调整,一点点优化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一个月后,她们终于成功调出了十六个色阶的蓝色丝线,从最浅的月白蓝,到深邃的藏青蓝,每一种颜色都温润通透,带着天然草木的气息。
顾星晚拿着那些丝线,在阳光下轻轻晃动,丝线流转间,仿佛真的看到了星空的渐变,她激动地抱住苏曼卿:“曼卿,我们成功了!”
苏曼卿也笑着点头,眼中满是欣慰。这一个月的辛苦,在看到这些丝线的那一刻,都化作了值得。
回到工作室的时候,绣娘们也带来了好消息。张姐带领大家整理了十几套经典的古绣针法,并根据伊莎贝拉的设计风格,做了一些改良;小李和小周则收集了大量国际时尚秀场的资料,总结出古绣元素在国际舞台上的呈现特点——大多以局部点缀为主,突出工艺的精致,而非大面积堆砌。
“我们还尝试着绣了一个小样品。”阿雨拿出一块巴掌大的绣片,上面用虚实针绣了一小片星空,虽然还很稚嫩,但已经有了几分伊莎贝拉想要的意境。
苏曼卿接过绣片,仔细看着上面的针法,点了点头:“很好,方向是对的。接下来,我们分两步走:第一步,我和星晚带着大家,根据伊莎贝拉的设计草图,制作出一套完整的绣样;第二步,等伊莎贝拉的助手到了,我们再和她沟通,根据她的意见进行调整。”
就在这时,苏曼卿的手机响了,是伊莎贝拉的助理打来的,说她已经抵达本市,希望明天能来工作室拜访。
第二天上午,伊莎贝拉的助理安娜如约而至。安娜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,金发碧眼,中文说得很流利。她带来了伊莎贝拉更详细的设计方案,还有一些面料样品。
“伊莎贝拉女士让我转告大家,希望我们能尽快确定绣样的风格,她非常期待看到你们的作品。”安娜笑着说道,目光扫过工作室里的绣品,眼中满是赞赏,“我之前在巴黎就听说过中国古绣,但亲眼看到,还是被震撼到了。这些工艺,太精致了。”
苏曼卿将她们这段时间准备的染料、丝线和绣样样品拿出来,一一展示给安娜看:“安娜小姐,这是我们用天然染料染制的丝线,有十六个色阶,专门为星空系列准备的;这是我们尝试制作的绣样,用了苏绣的虚实针和蜀绣的晕染技法。”
安娜仔细看着那些丝线和绣样,又拿出平板电脑,和伊莎贝拉的设计方案对比着,时不时点头,偶尔也会提出一些疑问:“这个星空的图案,能不能更抽象一点?伊莎贝拉女士希望突出的是意境,而不是具体的星星形状。还有,盘金绣的线条,能不能再细腻一些?这样和真丝面料搭配起来,会更和谐。”
苏曼卿认真地记录下安娜的意见:“我们会根据您的建议进行调整。另外,关于面料,我们想了解一下,伊莎贝拉女士计划使用的真丝面料,具体的厚度和质感是怎样的?不同的面料,对针法的要求也不同。”
“这个我带来了样品。”安娜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几块面料样品,“这是伊莎贝拉女士选定的真丝双绉,质地轻薄,垂感很好;还有这块真丝绒,用来做外套的领口和袖口,质感比较厚重。”
苏曼卿拿起一块真丝双绉,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纹理,心中已有了计较:“真丝双绉比较轻薄,我们绣的时候,针法要更细腻,力度要控制好,避免损伤面料;真丝绒质地厚重,可以用打籽绣和盘金绣结合,突出立体感。”
顾星晚也补充道:“我们可以先在面料样品上做一些试验,看看不同针法的呈现效果,再确定最终的绣样。”
安娜点了点头:“好,伊莎贝拉女士给了我充分的授权,我会在这里待一段时间,和大家保持密切沟通。希望我们能尽快拿出让伊莎贝拉女士满意的方案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莹火虫下的星光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莹火虫下的星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