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天晚上,他们加班到深夜,顾星晚突然提议,要给这件汉服起一个名字。“叫‘佛罗伦萨的牡丹’怎么样?”吉安卡罗随口说道。顾星晚摇了摇头,“太直白了,少了点韵味。”她看着窗外阿诺河上的月光,忽然想起白天在工作室里看到的那本《洛阳牡丹谱》,“不如叫‘洛花西绽’吧?‘洛花’是洛阳牡丹的简称,‘西绽’是说它在西方绽放,既有东方的根,又有西方的韵。”吉安卡罗重复了一遍“洛花西绽”,虽然不太懂其中的深意,却觉得这四个字读起来像一首诗,便立刻点头同意了。
当“洛花西绽”终于完成时,已是初冬。顾星晚特意找来了一位模特,模特是意大利姑娘索菲亚,有着一头金色的长发和深邃的蓝色眼睛。当索菲亚穿上“洛花西绽”,站在工作室的镜子前时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——交领的宋锦面料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金光,朱红的牡丹纹样从领口一直延伸到裙摆,羊毛混纺的披风搭在肩上,下摆的波浪形边缘轻轻垂落,金色的腰带将她的腰身勾勒得恰到好处,发簪上的珍珠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,像极了画中的人物。索菲亚原本对东方服装不太熟悉,可当她穿上“洛花西绽”,走了几步后,忽然笑着对顾星晚说:“我感觉自己像一位公主,既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优雅,又有东方的神秘。”
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件作品,他们决定在佛罗伦萨的一家古老的宫殿里举办一场小型的展示会。展示会的当天,宫殿里挂起了红色的绸缎,墙上投影着《洛阳牡丹谱》的插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牡丹纹样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牡丹香——那是顾星晚特意从中国带来的牡丹精油,滴在香薰灯里,让整个宫殿都充满了东方的气息。
当索菲亚穿着“洛花西绽”,从宫殿的旋转楼梯上缓缓走下来时,全场的掌声像潮水一样涌来。台下的观众里,有意大利的设计师,有中国的文化学者,还有不少当地的市民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拉着顾星晚的手,激动地说:“我在佛罗伦萨生活了一辈子,见过无数美丽的衣服,可从来没有一件,能让我感受到这样的美——既有我们意大利的热情,又有你们中国的温柔。”顾星晚看着老太太眼中的泪光,忽然觉得,所有的辛苦都值了。
展示会结束后,吉安卡罗将“洛花西绽”的设计稿和制作过程的照片整理成册,送给了佛罗伦萨的时装博物馆。博物馆的馆长在翻看画册时,对他们说:“这件作品不只是一件衣服,更是一座桥梁,它让我们看到,不同的文化之间,从来都不是相互排斥的,而是可以相互滋养,共同绽放出更美的花。”
顾星晚在离开佛罗伦萨的前一天,特意去了阿诺河畔。她看着河水缓缓流淌,想起这几个月来的点点滴滴——与吉安卡罗一起在工作室里熬夜,与绣娘们一起讨论刺绣的针法,与索菲亚一起试穿衣服时的欢声笑语……忽然觉得,这件“洛花西绽”,就像一朵跨越了山海的牡丹,它在东方的土壤里生根,在西方的阳光里绽放,用自己的花瓣,将两种不同的文化紧紧包裹在一起。
吉安卡罗送她去机场时,递给她一个小小的盒子。顾星晚打开一看,里面是一片用金箔包裹的牡丹花瓣——那是他们第一次尝试金箔飞机穿越云层时,顾星晚指尖的金箔花瓣仍带着佛罗伦萨阳光的余温。她轻轻将花瓣夹回那本泛黄的《洛阳牡丹谱》里,书页间滑落一张小纸条,是吉安卡罗临走前偷偷塞进去的,用歪歪扭扭的中文写着:“下一朵牡丹,我们去洛阳种。”她忍不住笑出声,窗外的云层在阳光下像极了“洛花西绽”披风上的羊毛混纺肌理,柔软又厚重,仿佛能承载起无数关于文化交融的想象。
回到中国后,顾星晚第一时间带着“洛花西绽”去了洛阳。四月的洛阳,满城牡丹正开得热烈,姚黄魏紫挤挤挨挨地缀在枝头,风一吹,花瓣簌簌落下,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锦绣地毯。她特意找到了当年采集花瓣标本的那片牡丹园,园主是位年近八十的老人,听说了“洛花西绽”的故事,非要拉着她在园子里的石桌旁坐下,泡了一壶牡丹花茶。茶汤清亮,带着淡淡的花香,老人指着不远处一朵双色牡丹说:“你看那朵‘二乔’,一朵花上既有紫红又有粉白,就像你们做的衣服,两种美凑在一起,反而更耐看。”顾星晚看着那朵“二乔”,忽然想起在佛罗伦萨工作室里,吉安卡罗将金箔混入水彩时的样子,原来无论是花的生长,还是文化的融合,都需要这样自然的碰撞与接纳。
没过多久,顾星晚收到了吉安卡罗的视频电话。屏幕那头的他,正站在佛罗伦萨时装博物馆的展厅里,“洛花西绽”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,旁边的展柜里陈列着他们的设计稿和制作工具——从苏州绣娘用过的苏针,到意大利银匠打造的发簪半成品,再到那盒剩下的金箔。“今天来了好多学生,”吉安卡罗兴奋地说,“他们围着展柜问个不停,有人说想学中国刺绣,有人想了解宋锦工艺,还有个小姑娘说,以后要设计出能让东西方人都喜欢的衣服。”顾星晚看着屏幕里孩子们好奇的眼神,忽然觉得,“洛花西绽”的意义早已不止是一件汉服,它更像一颗种子,落在了年轻一代的心里,等着有一天生根发芽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莹火虫下的星光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莹火虫下的星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