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学校园的时光,如同一幅绚丽多彩又徐徐展开的画卷,每个人都在上面涂抹着独属于自己的色彩。赵悦儿和程小阳,这两个性格迥异却又同样怀揣着梦想与憧憬的年轻人,继续书写着他们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故事。
赵悦儿,那个一头乌黑长发总是带着温婉笑容的文学专业女孩,踏入大三的她,愈发沉浸在了文学的浩瀚海洋里,像是一位执着的航海者,不断探索着未知的奇妙岛屿。
每天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还只是轻柔地洒在宿舍的窗台,赵悦儿就已经悄悄起床了。她轻手轻脚地洗漱完毕,背着那只有些陈旧却装满了她宝贝书籍的双肩包,走向校园里那片静谧的湖边。湖边有几排长椅,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垂柳,柳枝随风轻摆,仿佛是大自然为这读书之地挂上的绿色帘幕。赵悦儿总会挑一个靠湖的位置坐下,翻开昨晚还没读完的经典文学着作,在那清脆的鸟鸣声和湖水微微荡漾的声音中,开启她一天的文学之旅。她时而眉头微蹙,似乎是为书中人物的悲惨命运而揪心;时而又嘴角上扬,想必是被那些精妙的文字或是幽默的情节所打动。
文学专业课的课堂上,赵悦儿永远都是坐在前排,眼睛紧紧盯着老师,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。老师讲解那些文学理论、作品赏析的时候,她总能提出独到而深刻的见解。有一次,在学习西方现代派文学时,老师提到了卡夫卡的《变形记》,同学们大多只是围绕着表面的荒诞情节在讨论,而赵悦儿却站起来,有条不紊地说道:“我觉得《变形记》不仅仅是展现一种荒诞的情境,它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的异化,那种在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冷漠人际关系下,人逐渐失去自我,变成了如同甲虫般被他人嫌弃、被生活碾压的存在。而且卡夫卡用那种冷静到近乎冷漠的笔触去描写,反而更凸显出这种悲剧的深刻性……”她的发言让老师都不禁点头称赞,同学们也纷纷投来钦佩的目光。
除了课堂学习,赵悦儿还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。文学社里汇聚了一群热爱文学的同好,大家时常聚在一起举办读书分享会、诗歌朗诵会等活动。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,主题是关于中国的乡土文学。赵悦儿选择分享的是沈从文的《边城》,她精心准备了PPT,上面有湘西那如诗如画的山水图片,还有她摘抄下来的书中的优美语句。当她站在讲台上,用那轻柔又饱含情感的声音讲述着翠翠的爱情故事,讲述着边城那淳朴的风土人情时,整个会场都安静极了,仿佛大家都跟着她的话语一同走进了那个遥远又美好的湘西世界。分享结束后,掌声雷动,不少同学围过来和她交流对《边城》的感悟,还有人请教她怎么能把书中的情感把握得如此到位,赵悦儿都一一耐心解答,脸上洋溢着满足又幸福的笑容。
当然,大学生活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。赵悦儿在尝试进行文学创作投稿的时候,就遭遇了不少挫折。她满怀热情地写了好几篇短篇小说,投给了一些知名的文学杂志,可等来的却是一封封退稿信。起初,她看着那些冰冷的拒绝字眼,心里特别失落,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没有写作的天赋。但她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很快就冒了出来,她把那些退稿信仔细地看了又看,分析编辑给出的意见,然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,反复修改。她还找了文学社里写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学长学姐帮忙指点,就这样,在不断地打磨中,她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,终于有一篇散文在学校的校刊上发表了,那一刻,她拿着散发着油墨香的校刊,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,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。
而程小阳,那个阳光开朗、充满活力的大男孩,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道路上也是一路疾驰。
程小阳的大学生活节奏就如同那高速运转的电脑代码一样,紧凑而充满活力。每天早上,他被那设定好的闹钟铃声叫醒后,简单洗漱,便冲向学校的机房。机房里一排排电脑摆放得整整齐齐,开机时那轻微的嗡嗡声,在他听来仿佛是冲锋的号角。他会先打开前一天写了一半的编程作业,眼睛紧紧盯着屏幕,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,一行行代码就如同他手下的士兵,被有序地排列组合起来。有时候遇到难题,那代码报错的提示不断弹出,他眉头紧皱,嘴里嘟囔着可能出错的地方,然后在网上搜索资料,查看相关的技术论坛,和那些同样热爱编程的网友交流探讨,不把问题解决誓不罢休。
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里,实践操作是重中之重。程小阳特别喜欢上实验课,每次他都会提前来到实验室,准备好要用的工具和材料。有一回在做一个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验项目时,他和同组的同学分工合作,他主动承担起了核心代码编写和系统架构搭建的任务。他先是仔细地分析了项目需求,画出了详细的流程图,然后才开始动手敲代码。在这个过程中,同组的同学遇到了技术瓶颈,怎么也无法实现数据的有效关联,程小阳停下手中的活儿,耐心地给同学讲解原理,一起调试代码,最终成功地完成了项目,并且他们组的项目在班级的展示中获得了老师的高度评价,还被当作优秀案例在年级里分享呢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莹火虫下的星光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莹火虫下的星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