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月的京城,呵气成霜。
镇国公府邸坐落在皇城根下最清静的一条巷弄里,朱门高墙,却透着一股与这新贵地位不符的死寂。府内不见奢华装饰,唯有几株老梅在庭院中倔强地探出枝桠,疏影横斜,暗香浮动,算是这冰冷冬日里唯一一抹活气。
书房内,炭火烧得正旺,驱散了严冬的寒意,却驱不散沈默眉宇间的冰霜。他身着玄色常服,未戴冠冕,只一根简单的玉簪束发,更衬得脸色苍白,下颌线条绷得极紧。案头堆积着厚厚的奏章与密报,他手持朱笔,批阅的速度极快,字迹瘦硬凌厉,一如他此刻的心境。
距离玄阴水牢那场惊天变故,已过去三月有余。
“镇国公”的爵位,“太子太傅”的尊荣,如同两道沉重的枷锁,将他牢牢禁锢在这权力旋涡的中心。他成了幼帝胤宏最坚实的依靠,朝臣眼中深不可测的新贵,百姓口中力挽狂澜的英雄。
可无人知晓,每至夜深人静,那蚀骨的思念与无尽的自责便如潮水般将他淹没。胤凰最后回眸那一笑,如同烧红的烙铁,深深印刻在他的灵魂深处,每一次回想,都带来窒息般的痛楚。他甚至能清晰地回忆起她指尖的温度,发间的馨香,以及那双总是含着智慧与坚韧的明眸。
活着,成了比死去更艰难的修行。
他强迫自己沉浸在繁重的政务中,用无尽的公务麻痹神经。只有在无人时,他才会从贴身处取出那枚完整的双龙佩。玉佩温润,光华内敛,偶尔,在他内力不经意流转而过时,会泛起一丝极其微弱的、几不可察的温热,仿佛残存着伊人最后的气息。这微不足道的悸动,是他黑暗中唯一的光,支撑着他不至于彻底崩溃。他翻阅了宫内所有能接触到的古籍秘典,甚至通过云隐的渠道,暗中向一些隐世的方士、僧道发出询问,只为一个渺茫的希望——寻得“魂兮归来”之法。
追命静立在书房角落的阴影里,如同一尊沉默的雕像。他看着沈默日渐消瘦的背影,看着他那双曾经清亮如星、如今却深潭般沉寂的眼睛,心中唯有叹息。他知道,沈默的平静之下,是汹涌的岩浆,随时可能喷发。
云隐则行踪更为飘忽,时常离京数日,归来时往往带着一些关于奇闻异事、古老传说的零碎信息,虽大多虚无缥缈,但沈默每次都听得极其认真。云隐看着沈默那双紧握双龙佩、指节发白的手,清冷的眸中也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。
这一日,窗外飘起了细碎的雪花。沈默刚批完一份关于漕运的奏折,正准备拿起下一份,指尖却无意间触碰到了一封来自江南巡抚衙门的加急密报。火漆封印完好,但信角一抹若有若无的暗红污渍,让他心头莫名一紧。
他拆开信,江南巡抚赵无痕那略显仓促的字迹映入眼帘。信中详述了近半月来太湖水域出现的怪事:有渔民称见到巨大如小岛般的黑影在水下游弋,数条渔船莫名倾覆,生还者皆精神恍惚,言及听到诡异吟唱;更有西山皇陵守军夜见异光冲霄,一队兵士离奇昏厥,醒来后对当晚之事记忆全无。此外,苏杭两地竟有三位地方官员接连于府中暴毙,死状安详,面色红润,唯独眉心一点朱红,妖异非常。赵无痕在信中言辞恳切,甚至透着一丝惊惧,直言此事绝非寻常匪患或官场倾轧,恐有妖邪作祟,已非地方之力所能弹压,恳请朝廷速派能臣干将南下处置。
信的末尾,另有一行小字,墨迹尤新,显然是后来添上:“另,市井坊间近日暗传一谶语,曰‘凤魂归处,龙影重现’,愚民妄议,牵扯天家,人心惶惑,伏乞国公明察。”
“凤魂归处,龙影重现!”
这八个字,如同惊雷,在沈默脑海中炸响!他的手指猛地收紧,几乎将信纸捏破!凤魂,无疑指向胤凰!龙影,是指他自己,还是……双龙佩?这谶语是巧合,还是有人故意散播?其目的何在?
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,远超窗外的风雪。江南的异动,绝非孤立事件。太湖、皇陵、官员暴毙、诡异谶语……这些碎片拼凑在一起,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:天罗教的残余势力并未根除,甚至,可能有更强大、更狡猾的黑手在幕后操控,而他们的目标,似乎再次与自己,与胤凰息息相关!
他豁然起身,走到窗前,推开一道缝隙。冰冷的寒风裹挟着雪花卷入,吹动他额前的几缕散发。远处皇城的轮廓在雪幕中显得有些模糊,而他的眼神却锐利如刀,穿透风雪,望向南方。
不能再等了。无论是为了稳定朝纲,肃清余孽,还是为了那可能与胤凰下落相关的蛛丝马迹,他都必须亲自去江南走一遭。京城虽需坐镇,但李敢、林老将军等忠贞之士足以辅佐幼帝稳定局势。而他,留在这里,每一刻都是煎熬。
“追命。”沈默的声音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异常平静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。
“在。”追命从阴影中走出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