仓库大门敞开的缝隙,像一道划在信任与猜忌之间的伤口。外面是连绵的冷雨、泥泞的院落,以及不远处水面上那艘沉默而充满压迫感的灰色船只——“启明号”。里面,是残破的避难所、惊魂未定且伤痕累累的幸存者,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浓重血腥、汗水和紧张混合的气味。
以高强为首的三人“启明”小组,停在仓库门外五米处,如同三尊精确设定的机器,与仓库内衣衫褴褛、武器简陋、眼神中交织着疲惫、警惕和一丝微弱期盼的人群形成了鲜明对比。这种对比本身,就是一种无声的威慑。
高强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,在伤员和婴儿身上停留片刻,最后落在站在最前方的陆锋脸上。他的眼神没有轻视,也没有同情,只有一种公事公办的审视,仿佛在评估一件物品的损毁程度和价值。
“基本情况。”高强开口,声音依旧平稳,不带感情色彩,“人数,伤亡,主要物资储备,可持续天数。”
陆锋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用尽可能简洁、客观的语气回答:“现存十六人,包括一名婴儿。两人重伤,需要紧急医疗援助。轻伤若干。食物储备见底,药品极度匮乏,尤其是抗生素和儿童用药。淡水有独立来源,但燃料短缺。可持续天数……不超过三天。”
他没有隐瞒困境,示弱有时也是一种策略,尤其是在可能寻求援助的情况下。但同时,他也强调了“独立淡水来源”和“现存十六人”所代表的组织性和一定的生存基础。
高强微微点头,旁边那名手持平板电脑的联络官飞快地记录着。另一名医疗兵则上前一步,目光投向被王楠和林舒照顾着的伤员和婴儿。
“可以进行初步伤情评估吗?”医疗兵看向王楠,语气专业。
王楠看了一眼陆锋,得到默许后,点了点头:“可以。但需要在我们视线范围内进行。”
医疗兵没有异议,提着医疗包走上前,蹲下身开始检查保安老王的伤口和婴儿的状况。他的动作熟练而迅速,检查器械是专业的军用款式。
趁着医疗兵工作的间隙,高强继续提问,问题直接而深入:“你们如何抵达此处?对周边区域,特别是其他幸存者群体或异常情况,有何了解?”
陆锋心中警铃微作。对方不仅关心他们的生存状态,更在意情报收集。他斟酌着用词,隐瞒了“山猫”预警和具体的逃亡路线,只说是洪水爆发后,从城市方向逃难至此,偶然发现了这个废弃仓库。对于其他幸存者,他提到了曾与李石匠那个临时营地有过短暂接触,但对其余情况表示不知情。
高强听着,表情没有任何变化,看不出是否相信。他转而问道:“你们的团队构成?有特殊技能人员吗?”
这个问题更加敏感。陆锋犹豫了一下,选择性地透露:“有前救援人员(陈海),机械师(老赵),医护人员(王楠),农业研究人员(周毅)。”他刻意略过了张伟的无线电技术和石坚的军事背景,尤其是石坚提到的那个特殊频率,这是他们可能拥有的、为数不多的秘密筹码。
就在这时,负责检查的医疗兵站起身,回到高强身边,低声汇报了几句。高强听完,看向陆锋:“伤员伤口感染严重,并发败血症风险高,需要强效抗生素和清创手术。婴儿是重度营养不良并发肺炎,需要特定药物和营养支持。我们的随船医疗条件有限,但可以提供基础清创包和部分应急药品,暂时稳定情况。彻底治疗,需要转移至具备条件的据点。”
提供药品,但暗示需要转移。这是对方抛出的第一个诱饵,也是一个试探。
陆锋的心脏猛地一紧。转移?去对方的“据点”?这其中的风险无法估量。
“感谢提供医疗援助。”陆锋没有立刻接转移的话题,语气谨慎,“但目前我们更需要的是可持续的食物来源和药品补给。关于外部情况,‘启明号’能否提供一些信息?洪水态势?是否有官方的救援计划?”
他试图将话题引向信息交换,掌握更多主动权。
高强似乎看穿了他的意图,淡淡道:“全球性灾难,通讯中断,秩序重组中。‘启明’隶属于‘新洲’生存委员会,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搜寻幸存者,评估据点价值,建立初步联络网络。关于救援,取决于据点的发展潜力和合作态度。”
“新洲生存委员会”?又一个陌生的名称。听起来像是一个新兴的、具有一定规模的幸存者组织。但“评估据点价值”、“合作态度”这些词,带着强烈的实用主义甚至殖民色彩,让人不安。
“如何评估?合作的具体形式是什么?”陈海忍不住插嘴问道,声音带着军人特有的直接。
高强看了陈海一眼,目光在他持枪的手和站姿上停留了一瞬,似乎察觉到了什么,但并未点破:“评估包括地理位置、资源禀赋、人员技能、防御能力。合作可以是物资交换、信息共享、人员吸纳,或者……附属与庇护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潮汐陷落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潮汐陷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