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雄部队的授勋授旗仪式,将校场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。那跨越时空的军容、那震撼人心的正步劈枪,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。
随后,盛大的阅兵式继续进行着。
在激昂的鼓点和雄壮的军乐声中,北伐大军其他功勋卓着的部队,按照序列,依次迈着新近习练、虽不及英雄部队那般极致完美,却已然初具规模、整齐划一的步伐,通过点将台前,接受皇帝陛下和全军将士的检阅。
虽然他们尚未换上全新的制式军服,依旧穿着传统的号衣战袄,但他们的精神面貌,已然因为之前英雄部队的示范和全军推广正步的训练,发生了显着的变化。他们努力挺直腰杆,尽力让自己的步伐与鼓点契合,眼神中充满了被激发的荣誉感和昂扬斗志。
骑兵队伍马蹄声如雷鸣,甲胄鲜明,马刀雪亮,虽无正步,但那集群冲锋的威势,依旧令人胆寒。
步兵方阵枪戟如林,步伐铿锵,虽然服装统一性稍差,但那股百战余生的悍勇之气,混合着新习得的纪律性,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强大的气场。
神机营的火炮、火铳队伍,器械精良,士兵们操作熟练,展现着大明军队在火器应用上的领先地位。
一队队,一列列,如同永不停息的钢铁洪流,从点将台前庄严通过。阳光照耀着无数的兵刃盔甲,反射出耀眼的光芒,与将士们脸上那混合着疲惫、自豪与坚定信念的表情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、气吞山河的史诗画卷。
朱棣端坐于龙椅之上,目光如炬,扫过每一支受阅部队。他的心中豪情万丈,又有无限感慨。这支军队,是他赖以横扫漠北、奠定不世之功的基石。而经过老四这一番“折腾”,他仿佛看到这支本就强大的军队,正在被注入一种更加凝练、更加深沉、也更加可怕的灵魂!
站在朱棣身侧的朱高晟,情绪已经慢慢平复下来,只是眼眶还微微泛着红。他望着台下滚滚向前的人流,心中那份因追忆另一个时空先烈而产生的悲怆,渐渐转化为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开创历史的豪情。
阅兵式持续了很长时间,但数十万将士无一显露疲态,反而愈发精神抖擞。当最后一支后勤辅兵队伍也精神饱满地通过点将台后,整个校场再次陷入了肃穆的寂静,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皇帝陛下的最终训示,以及那位屡创奇迹的晟王殿下,是否还有新的惊人之举。
朱棣缓缓起身,正准备对全军发表讲话,目光却再次落在了身旁的朱高晟身上,想起了刚才他那支特殊队伍的名字。
“高晟,”朱棣的声音不高,却清晰地传入身旁众将耳中,“你麾下那支由‘党卫军’扩编而来的队伍,名为‘教导总队’?此名……有何深意?”
这个问题,也正是在场柳升、朱能等将领心中的疑惑。“教导”二字,听起来似乎与冲锋陷阵的野战部队有些不符。
朱高晟收敛心神,知道这是向父皇和众将阐述自己更深层次军事改革构想的最佳时机。他上前一步,面向朱棣,同时也让声音足以让点将台上的核心将领们听清。
“回父皇,”朱高晟语气沉稳,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“‘教导总队’,顾名思义,其核心使命,并非仅仅在于战场搏杀,更在于教导、示范与种子!”
他开始详细描绘自己脑海中构想的、超越这个时代的军事改革蓝图:
“父皇,诸位将军,今日我六支英雄部队之新貌,诸位已亲眼所见。其军容、其纪律、其战力,皆远胜往昔!然则,此等强军,岂能仅限于此六支?我大明疆域万里,卫所众多,若能使全军皆以此为标准,汰弱留强,革故鼎新,则我大明军力,将强盛至何等地步?”
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然则,全军改革,非一蹴而就。需有章程,需有样板,更需有精通新式操典、深谙新式战法、且忠诚可靠之骨干,奔赴各地卫所,言传身教,督导施行!”
“而儿臣所立之‘教导总队’,”朱高晟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,“便是为此而生!他们将是全军改革之种子,新式训练之标杆!”
他进一步阐述其职能:
“第一,他们是新式训练方法的研发和验证者。任何新的战术、新的队列、新的装备使用方法,都将在教导总队先行试验、完善,形成成熟的操典。”
“第二,他们是培养基层军官的摇篮。从各部队选拔有潜力之年轻军官、士官,进入教导总队进行系统培训,学习新式指挥、新式管理、新式思想,毕业后如同种子般撒向全军,带动整个部队的提升。”
“第三,他们是巡回教导与考核的执行者。他们将携带标准操典,分赴各地卫所、军户,督导、协助其完成新式训练计划和新式军服的逐步更换,并负责考核验收,确保改革落到实处,而非一纸空文!”
“第四,他们本身亦是最精锐的作战力量,随时可以投入最关键的战事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朱棣的麒麟逆子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朱棣的麒麟逆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