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时,她的脑海里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:
【检测到宿主主导的《海洋奇缘》全球首映礼取得显着成效,环保主题引发全球关注,推动公众与企业参与海洋保护行动,获得国际环保组织与全球观众高度认可,触发 “全球首映礼成功” 奖励。】
【获得奖励:爱意值 点(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彰、全球观众支持、企业环保合作)。当前剩余生命值:2328 天 5 小时(此前 2268 天 5 小时 + 60 天 = 2328 天 5 小时)。】
【解锁新任务:【1 年内,联合全球 10【解锁新任务:【1 年内,联合全球 10 国环保组织开展 “蓝色海岸线” 跨国环保行动,在澳大利亚大堡礁、印度尼西亚巴厘岛、中国西沙群岛等 10 个重点海域,同步开展塑料垃圾清理、珊瑚礁修复、海洋生物保护三大行动;同时,发起 “全球海洋环保数据库” 项目,整合各国海洋污染数据、保护行动进展,免费向全球科研机构、环保组织开放,为海洋保护提供数据支持】,任务奖励:积分 点、爱意值 点,解锁 “国际海洋保护联盟核心成员权限”(可参与制定全球海洋保护战略)。】
林晚星握紧手中的回收袋,沙滩上的塑料瓶已装满大半,远处 “《海洋奇缘》粉丝环保队” 的欢呼声此起彼伏。她抬头望向湛蓝的海面,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浪上,忽然想起《海洋奇缘》中阿雅说的那句台词:“海洋不是我们的资源,而是我们的家人。” 此刻,系统新任务的内容在脑海中清晰浮现,她知道,这场 “海洋保护行动” 不能止步于首映礼,更要走向全球的海岸线,用实际行动守护每一片蓝色海域。
任务启动后,林晚星团队迅速与全球 10 国的环保组织建立联系,包括澳大利亚的 “大堡礁保护协会”、印度尼西亚的 “巴厘岛海洋基金会”、中国的 “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” 等,共同制定 “蓝色海岸线” 行动方案。团队投入 200 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,用于采购清理设备、培育珊瑚苗、搭建数据库平台,同时协调各国环保组织的志愿者,确保 10 个重点海域的行动同步开展。
在澳大利亚大堡礁,“大堡礁保护协会” 的志愿者与晚星团队的工作人员组成 “海上清理队”,乘坐环保船只在礁区海域巡逻,用特制的 “海洋垃圾网” 打捞塑料垃圾。这种垃圾网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,不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二次伤害,同时配备 GPS 定位系统,能记录每一处垃圾的位置,为后续 “污染源头追踪” 提供数据支持。
“以前我们清理垃圾只能靠人工打捞,效率很低,” 澳大利亚志愿者马克说,“现在有了晚星团队提供的垃圾网和定位系统,一天能清理超过 5 吨垃圾,还能通过定位找到垃圾集中的区域,向当地政府建议加强垃圾管控。”
在中国西沙群岛,行动则采用 “海陆联动” 模式:岛上的志愿者在海岸线清理垃圾,同时渔民们驾驶渔船在近海区域打捞,打捞的垃圾会被分类运送到三亚的再生工厂,制成环保材料。“我们和渔民签订了‘垃圾回收协议’,他们每打捞 1 公斤垃圾,就能获得相应的补贴,” 中国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负责人说,“这种模式既提高了垃圾清理效率,又调动了渔民的积极性,不少渔民还主动向我们举报非法倾倒垃圾的船只。”
行动开展半年后,10 个重点海域共清理塑料垃圾超过 800 吨,其中 30% 的垃圾被制成再生材料,用于制作《海洋奇缘》的周边产品,如环保帆布包、再生塑料模型等,形成 “垃圾回收 — 再生利用 — 环保宣传” 的闭环。
珊瑚礁修复是 “蓝色海岸线” 行动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。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、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合作,研发出 “珊瑚苗人工培育技术”—— 在实验室中,科研人员通过 “珊瑚断枝培育” 的方法,将健康的珊瑚断枝固定在特制的 “珊瑚礁基座” 上,待断枝长出新的组织后,再将其移植到受损的珊瑚礁区域。
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珊瑚礁修复现场,科研人员将培育好的珊瑚苗移植到海底,同时安装 “珊瑚礁监测设备”,实时监测珊瑚的生长情况。“这些设备能监测海水温度、酸碱度、珊瑚的生长速度,数据会实时上传到‘全球海洋环保数据库’,” 科研人员李教授说,“如果海水温度异常升高,设备会发出预警,我们就能及时采取降温措施,保护珊瑚苗不被‘白化’。”
为了让更多人参与珊瑚礁修复,团队还在全球推出 “认养珊瑚苗” 活动。网友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认养珊瑚苗,捐赠的资金用于珊瑚苗的培育与移植,认养人会收到珊瑚苗的生长报告和实时监测视频。活动上线后,全球有超过 10 万人认养了珊瑚苗,筹集资金超过 500 万美元,修复的珊瑚礁面积达 50 平方公里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星光重启: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星光重启: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