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从来没想过,融合中国戏腔的歌能在阿拉伯这么火,” 周深说,“有阿拉伯粉丝给我发私信,说他们跟着歌里的乌德琴旋律学戏腔,虽然发音不标准,但觉得特别有趣。还有人问我‘中国的京剧还有哪些好听的曲子’,这就是音乐的力量,能让大家主动去了解其他文化。”
专辑上线后,全球听众纷纷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感受。美国听众艾米丽在 Spotify 评论区写道:“《Country Road in China》让我想起奶奶家的田纳西乡村,但二胡的旋律又让我向往中国的云南,明年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,听听真实的二胡声。” 中国听众小林则说:“第一次听《Flamenco in Beijing》时,被卡门的响板和王佩瑜老师的京胡惊艳到了,原来弗拉门戈和京剧可以这么搭,现在我每天都在学用响板打京剧的节奏。”
更令人惊喜的是,专辑还引发了 “跨文化音乐学习热潮”。在抖音上,# 世界之声乐器挑战 #话题播放量突破 50 亿次,网友们用不同国家的乐器演绎专辑里的歌曲 —— 有人用中国古筝弹《非洲与印度的狂欢》,有人用美国口琴吹《丝路谣》,还有人用西班牙吉他弹《北欧极光与中国雪》。“我是一名小学音乐老师,现在每天都会教学生用口琴吹《Country Road in China》的二胡旋律,” 一位美国老师在视频里说,“孩子们不仅喜欢这首歌,还主动问我‘中国的二胡长什么样’,我会趁机给他们讲中国的音乐文化,这比课本上的知识更生动。”
《世界之声》的影响力很快传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。2027 年 5 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办 “国际跨文化交流论坛”,特意邀请林晚星团队带着《世界之声》专辑参会,并将其评为 “年度跨文化音乐作品”,表彰专辑 “用音乐促进全球文化理解与包容” 的贡献。
在论坛的表演环节,来自 12 个国家的艺人同台演出《世界之声》的精选曲目。周深与哈立德、法尔汉合作《丝路谣》,戏腔、乌德琴、塔尔琴在巴黎的大厅里回荡;莉莉安与陈军弹唱《Country Road in China》,二胡与吉他的旋律让台下听众跟着轻轻哼唱;卡门与王佩瑜则演绎《Flamenco in Beijing》,响板与京胡的节奏让不少观众起身鼓掌,甚至有人跟着节奏打起了拍子。
表演结束后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走上舞台,握着林晚星的手说:“《世界之声》让我们看到,音乐是跨越语言、地域、文化的最好桥梁。在这个充满分歧的世界,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,让全球人民在旋律中感受到‘我们是一家人’的温暖。” 她还宣布,将与晚星娱乐合作,把《世界之声》专辑纳入 “全球教育计划”,翻译成 30 多种语言,推广到全球的中小学,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多元文化音乐。
《世界之声》的成功,为 “音乐跨文化传播” 提供了新思路。不少国际唱片公司纷纷效仿,推出类似的 “文化融合专辑”;全球多所音乐学院还开设了 “跨文化音乐创作” 课程,邀请《世界之声》的音乐人担任讲师;甚至在 2028 年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,组委会还选用了《世界之声》中的《冰雪与极光》作为运动员入场的背景音乐,让全球观众在旋律中感受 “冬奥与世界的融合”。
林晚星团队则趁热打铁,启动 “《世界之声》全球巡演” 计划,在全球 30 个国家举办演唱会,每场演唱会都会邀请当地的传统音乐人参与,加入当地的音乐元素,让专辑的歌曲 “不断生长”。在肯尼亚内罗毕的演唱会上,他们邀请马赛部落的奥马尔加入《非洲与印度的狂欢》,用兽皮鼓打出新的节奏;在印度新德里,他们让 Priya 用西塔琴重新演绎《丝路谣》,加入印度拉格的旋律;在中国北京,他们还邀请了京剧团,将《Flamenco in Beijing》改编成 “京剧弗拉门戈舞台剧”,在国家大剧院演出,场场爆满。
当《世界之声》全球巡演门票开售即售罄,专辑销量突破 1000 万张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纳入 “全球教育计划” 时,林晚星正在巴黎的录音棚里,与来自非洲、欧洲、亚洲的音乐人一起,创作《世界之声 2》的首支单曲。此时,她的脑海里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:
【检测到宿主主导的《世界之声》专辑取得显着成效,成功推动全球音乐跨文化传播,获得国际组织高度认可与全球听众喜爱,触发 “全球音乐专辑成功” 奖励。】
【获得奖励:爱意值 点(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彰、全球听众支持、国际音乐行业认可)。当前剩余生命值:2244 天 5 小时(此前 2189 天 5 小时 + 55 天 = 2244 天 5 小时)。】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星光重启: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星光重启: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