纽约录音棚的玻璃窗内,苏晓指尖轻拨古筝弦,悠扬的东方旋律如流水般倾泻而出;玻璃窗另一侧,泰勒?斯威夫特抱着吉他,随着旋律轻轻哼唱,乡村音乐的质朴与东方曲调的婉转在空气中交织,竟意外地和谐。“就是这种感觉!” 泰勒放下吉他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“像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朋友,在用音乐对话。” 苏晓笑着点头,古筝的余音还在录音棚内回荡 —— 这是两人合作单曲《Crossing the Stars》的首次合练,却已让在场的制作人看到了 “跨文化音乐融合” 的无限可能。
与此同时,首尔的另一间录音棚里,陆哲与权志龙正为《Break the Wall(韩语版)》的说唱段落反复打磨。陆哲将中国传统 “大鼓” 的节奏融入说唱伴奏,权志龙则用韩语歌词加入 “太极”“水墨” 等东方文化意象,当鼓点与说唱碰撞,一种 “突破边界” 的力量感扑面而来。“音乐不该有文化壁垒,” 权志龙拍着陆哲的肩膀说,“我们要做的,就是用节奏打破所有隔阂。”
这两首跨文化单曲的诞生,源于林晚星 “用音乐连接全球” 的战略构想。在《丝路传奇》舞台剧全球巡演、《海洋奇缘》跨国拍摄之后,她意识到音乐是 “最无国界的语言”—— 无需翻译,无需解释,一段旋律、一句歌词就能引发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共鸣。于是,她主动牵线,让晚星娱乐的艺人与国际歌手展开深度合作,不仅要打造 “爆款单曲”,更要通过音乐传递 “跨文化交流” 的理念。最终,《Crossing the Stars》与《Break the Wall(韩语版)》在全球音乐平台同步上线,首周播放量均破 1 亿,成为当年国际音乐市场的 “现象级合作作品”。
晚星娱乐与国际歌手的合作,并非偶然的商业联姻,而是源于 “音乐理念的契合”。泰勒?斯威夫特一直对东方音乐充满好奇,她曾在采访中表示 “中国古筝、二胡的旋律里,藏着一种能打动人心的温柔”;权志龙则长期关注中国潮流文化,多次在舞台上融入水墨、书法等东方元素,渴望 “与中国音乐人打造真正的跨文化作品”。而林晚星团队在《丝路传奇》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中展现的 “音乐融合能力”,恰好成为了合作的 “桥梁”。
苏晓与泰勒的相识,始于一次国际音乐颁奖典礼。2024 年,苏晓凭借《长安夜》获得 “全球华语音乐奖”,泰勒作为颁奖嘉宾为她颁奖。后台交流时,泰勒主动提起自己正在尝试 “乡村音乐与世界音乐的融合”,苏晓则分享了《长安夜》中古筝与交响乐的搭配经验。“当时泰勒突然说,‘我们应该合作一首歌’,” 苏晓回忆道,“我以为是玩笑,没想到她回去后真的让团队发来合作邀约。”
两人的合作方向很快确定为 “跨越国界的友谊”—— 泰勒擅长用乡村音乐讲述 “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联结”,苏晓则能以东方旋律传递 “含蓄而深沉的情感”,这种互补性让《Crossing the Stars》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充满默契。为了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,泰勒特意飞到北京,与苏晓一起参观故宫、聆听传统民乐演奏;苏晓也前往纳什维尔,体验美国乡村音乐的创作氛围,在泰勒的私人农场里,两人坐在篝火旁,用吉他和古筝即兴弹唱,不少《Crossing the Stars》的旋律灵感,就来自这些 “无拘无束的音乐交流”。
“泰勒教我用吉他弹乡村和弦,我教她用古筝弹《茉莉花》的片段,” 苏晓笑着说,“有一次我们即兴弹唱到深夜,她突然说‘不如把这种感觉写进歌里’,于是就有了《Crossing the Stars》的副歌部分 —— 既有吉他的乡村节奏,又有古筝的东方旋律,像星星在不同的天空下闪烁,却能彼此看见。”
陆哲是权志龙的 “资深粉丝”—— 学生时代,他就曾模仿权志龙的说唱风格,尝试将中国传统乐器融入嘻哈音乐。2025 年初,晚星娱乐与韩国 YG 娱乐达成 “音乐交流计划”,陆哲作为代表前往首尔交流,终于有机会与权志龙见面。“第一次见到他时,我紧张得说不出话,” 陆哲坦言,“但他主动聊起我之前的作品《守护之光》,说‘大鼓与摇滚的融合很有想法’,瞬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。”
两人的合作主题定为 “突破文化壁垒”。权志龙认为,“K-pop 与中国嘻哈的融合,不该是元素的简单叠加,而要找到‘共同的精神内核’—— 比如对自由的追求,对边界的突破”;陆哲则提出,“可以用中国传统乐器的‘力量感’,强化说唱的冲击力,让‘打破壁垒’的主题更具象”。为了寻找这种 “共同内核”,他们一起走访了首尔的 “中国文化院”,体验中国传统武术;前往北京的 “潮流艺术区”,与街头艺术家交流,从武术的 “刚柔并济”、街头艺术的 “无界表达” 中汲取创作灵感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星光重启: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星光重启: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