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月的北京,晚星娱乐总部大厦的顶层会议室里,落地窗外的雪景将城市衬得格外静谧,室内却气氛热烈。年度会议的投影幕布上,正滚动播放着过去一年的业务成果 —— 从《Starlight World Tour》巡演的全球舞台,到《丝路传奇》的跨国拍摄花絮,从肯尼亚艺术教育中心的孩子们弹唱中文歌曲的画面,到 “新星导演计划” 新人导演捧起奖杯的瞬间,每一帧画面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。
林晚星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白色西装,站在幕布前,手中握着激光笔,目光扫过台下的管理层与核心员工。“今天我们不是做‘成绩汇报’,而是一起复盘‘晚星娱乐的生态之路’。” 她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量,“从三年前只有几张专辑、几部小成本网剧,到今天构建起‘传统音乐 + 影视 + 综艺 + 公益’的全球娱乐生态,我们走的每一步,都围绕着‘用文化连接世界,用内容传递价值’的初心。”
随着激光笔的落点,幕布上出现一张 “全球业务版图” 图 —— 红色线条连接着 20 个国家的音乐分公司,蓝色标记标注着 10 个国家的影视合拍项目,绿色圆点代表着遍布国内外的公益站点,黄色星星则是 “新星导演计划” 扶持的新人基地。“这张图不是‘终点’,而是‘起点’。” 林晚星说,“它意味着我们的传统娱乐生态已经成型,也为后续的‘IP 深度开发’与‘公益全球化’打下了坚实基础。”
台下,音乐总监马克、影视事业部负责人张毅、公益项目总监李敏、新人培养计划负责人王鹏等人纷纷点头。他们还记得,三年前公司决定开拓海外市场时,面临着 “文化差异”“市场壁垒” 的双重挑战;而如今,晚星娱乐的名字,已经与 “跨文化内容”“可持续公益” 紧密相连。
音乐作为晚星娱乐的 “起家业务”,如今已完成从 “单一专辑发行” 到 “全球多元布局” 的蜕变。覆盖 20 个国家的音乐分公司与合作厂牌,800 万张的国际专辑销量,10 首进入全球音乐榜单前 50 的单曲,构建起一张 “中国音乐走出去” 的立体网络。
“我们的音乐发行,从来不是‘把中文歌翻译成外文’这么简单。” 马克走到台前,补充道,“在纽约分公司,我们组建了‘乡村音乐融合团队’,让莉莉安的《Country Road in China》既保留美国乡村的灵魂,又融入中国元素;在首尔分公司,‘K-pop + 古风’的创作小组,让金敏赫的《江南夜》成为中韩双语歌曲的标杆;在马德里分公司,弗拉门戈与中国民乐的碰撞,让卡门的《Flamenco in the Moonlight》火遍拉丁美洲。”
幕布上切换到 “国际专辑销量分布图”,中国、美国、韩国、西班牙成为四大核心市场,其中《Starlight Across the World》专辑在全球范围内售出 420 万张,仅北美市场就贡献 120 万张,成为公司首张 “全球双白金专辑”。“更重要的是,我们的音乐已经形成‘反向输出’。” 马克笑着说,“去年年底,索尼音乐主动找上门,希望将我们的《Cancion de la Luna》改编成西班牙语版本,由他们的艺人翻唱;迪士尼还邀请苏晓为《花木兰 2》创作中文主题曲,这在三年前是我们不敢想象的。”
“Starlight World Tour” 国际巡演的成功,让晚星娱乐的音乐演出从 “场馆演唱会” 拓展到 “多元场景”。除了覆盖 20 国 30 城的常规巡演,团队还打造了 “丝路音乐节”“非遗音乐嘉年华”“校园音乐计划” 三大特色 IP,让音乐走进不同人群的生活。
“在敦煌举办的‘丝路音乐节’上,我们邀请了中、意、伊三国的音乐家,用古筝、弗拉门戈吉他、乌德琴共同演奏《丝路谣》,台下的观众从 6 岁到 60 岁都有。” 马克回忆道,“有位敦煌的老人说,他第一次听到‘外国乐器’能和古筝这么和谐,仿佛看到了千年前丝路上的商队在唱歌。这种‘跨年龄、跨文化’的音乐共鸣,正是我们追求的。”
校园音乐计划更是让音乐 “扎根年轻一代”。团队与全球 50 所高校合作,设立 “音乐创作奖学金”,支持学生创作 “跨文化主题” 的音乐作品;同时邀请苏晓、陆哲等艺人走进校园,举办 “音乐分享会”,教学生用传统乐器改编流行歌曲。“去年有个美国留学生,用二胡改编了《Despacito》,还在我们的音乐节上表演,获得了满堂彩。” 马克说,“这说明音乐的边界正在被打破,而我们要做的,就是搭建更多‘打破边界’的平台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星光重启: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星光重启: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